黄道(1900—1939)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革命家、赣东北和闽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

史迹奇闻号 2025-07-30 08:32:35

黄道(1900—1939)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革命家、赣东北和闽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,其生平贯穿土地革命、游击战争与抗日战争,最终因国民党特务暗害牺牲。[祈祷][祈祷][祈祷] 生于江西横峰县姚家垅农民家庭。1919年考入南昌二中,受《新青年》影响,与袁玉冰等组织“江西改造社”,创办《新江西》杂志,传播马克思主义,支持方志敏领导的学运。 192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,次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,任北师大党支部书记。参与领导“五卅”反帝运动及“三一八”反军阀游行,遭北洋政府通缉。 1926年奉命回江西,建立横峰首个中共支部,组织农会支援北伐,驱逐反动县长,任国民党横峰县党部负责人(国共合作时期)。 作为江西省委负责人,1927年协助周恩来筹备起义,组织工人、学生成立担架队、宣传队。起义失败后遭通缉,潜回赣东北。 1928年与方志敏、邵式平共同发动弋(阳)横(峰)农民暴动,任弋阳县委书记兼暴动总指挥,为赣东北苏区奠基。1930年苏区形成后,任赣东北苏维埃秘书长、省委组织部长。 1931年调任闽北分区委书记时,苏区因“左”倾错误兵力空虚。他重建闽北独立团,兼任军分区政委,率军民粉碎国民党多次“围剿”,将苏区扩展至闽赣两省十余县,进入鼎盛时期。 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,黄道留闽北坚持斗争。面对10万敌军围剿,他果断放弃首府大安,率部转入武夷山游击,提出“分兵游击、依靠群众”策略,开辟四大游击区,保存革命火种。 1936年与叶飞领导闽东红军会师,成立闽赣省委并任书记。西安事变后,率先发布《反帝抗日决议》,呼吁团结抗战。 抗战爆发后,主动与国民党谈判,将闽北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,开赴皖南前线。为纪念游击战争,向200名战士颁发“闽赣边区坚持斗争纪念章”。 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、东南分局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,组织江西青年服务团等抗日团体,秘密建立党组织,争取各界人士支持抗战。 1939年5月赴皖南新四军军部途中,在铅山河口镇染病休养。国民党特务买通医生,于5月23日为其注射毒剂杀害,年仅39岁。周恩来、陈毅等痛悼,其遗骸后迁葬上饶信江河畔。 陈毅誉其为“闽赣十年游击战争支柱”,是“新四军英名录首位烈士”。 遗作《黄道诗文集》留存革命史料。 黄道一生以教育启民智,以武装争解放,以统战御外侮,其生命虽止于39岁,却为闽赣革命铸就了不可磨灭的基石。

0 阅读:25

猜你喜欢

史迹奇闻号

史迹奇闻号

启航出发,探寻历史奇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