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东屏(1917—1997)中国革命史上的杰出女性,以坚韧意志和无私奉献著称,其

史迹奇闻号 2025-08-03 05:58:42

周东屏(1917—1997)中国革命史上的杰出女性,以坚韧意志和无私奉献著称,其一生贯穿土地革命、长征、抗日战争至新中国建设。[祈祷][祈祷][祈祷] 原名周少兰,1917年生于安徽六安县(今六安市裕安区)一个贫苦木匠家庭。因家境贫困,10岁被送至沈姓大户当童养媳,饱受劳役之苦。 1930年参加革命,1931年加入共青团,1932年10月正式参加红二十五军,成为军医院护士。因与另外6名女护士被合称为“七仙女”,成为长征中仅有的女性医护力量。 1934年11月,红二十五军长征前决定疏散女同志,周少兰带头抗议:“我是逃出来革命的,绝不回去当童养媳!”她将组织发放的8块银元摔在地上,并与其他6人向军参谋长戴季英据理力争。最终副军长徐海东被其决心打动,破例允许她们随军长征。 1934年12月,红二十五军在陕西洛南县庚家河遭敌军突袭。徐海东身负重伤,子弹从左眼下方贯穿颈部,喉部被血痰堵塞导致窒息。危急时刻,周少兰用嘴吸出他喉中淤血和脓痰,连续4天4夜守护,最终将他从死亡边缘拉回。 此后两个月,她精心护理重伤的徐海东,喂水喂药、换药清洗,两人感情日益深厚。1935年10月,红军抵达陕北后,二人在永坪镇窑洞中结婚。徐海东为其改名“周东屏”,寓意“海东的屏障”,感念她的救命之恩。 徐海东因早年作战全身17处负伤,1940年后旧疾复发,长期卧床。周东屏放弃工作专职照料,设计铁丝架防止被子压迫丈夫胸部,每日按摩护理。在南方酷暑中,徐海东卧床6年未生褥疮或痱子,被苏联医生赞为“护理奇迹”。 1943年徐海东病危吐血,医生已准备后事。周东屏坚持用中药救治,连服三剂后竟转危为安。周恩来总理1951年探望时紧握其手:“你为党完成了重要任务,党中央感谢你!” 从1940年至1970年徐海东逝世,她不离病榻照料整整30年,徐海东曾坦言:“我能活到今天,一半功劳归于东屏。” 新中国成立后,任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、总参谋部管理局顾问。1978年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。 1957年获三级八一勋章、三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三级解放勋章; 1960年被授予解放军上校军衔;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。 1985年离休,1997年在北京逝世,享年80岁。骨灰与徐海东合葬,象征生死相随的革命情缘。 周东屏用一生诠释了何为“以爱为盾”:幼时挣脱枷锁,战时以命相护,病榻前三十年如一日。她的名字或许不显于战功名录,却在血色浪漫与无声坚守中,刻下中国革命史上最动人的注脚。

0 阅读:5
史迹奇闻号

史迹奇闻号

启航出发,探寻历史奇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