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微风]1932年5月5日,中央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长李克农经周恩来批准,突然在

史迹萌报屋 2025-07-30 00:07:40

[微风]1932年5月5日,中央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长李克农经周恩来批准,突然在漳州将红十五军军长黄中岳、红十五军参谋长萧世俊逮捕。这件事在当时红军内部炸开了锅,堪称一场政治地震。 黄中岳是河南罗山人,早年投到冯玉祥的西北军,凭着一身军事本事当上了旅长,他性子刚直,看不惯国民党的独裁统治,尤其对蒋介石那套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主张打心眼儿里反对,萧世俊是他的同乡,也是老部下,俩人在西北军一块扛过事,交情特别深。 1931年12月,黄中岳、萧世俊他们带着国民党第26路军的1.7万官兵发动了宁都起义,干脆利落地投奔了红军,这支部队后来改编成红五军团,成了红军里战斗力特别强的一支力量。 宁都起义在土地革命时期可是件大事,是国民党军队里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,给红军带来了大批武器装备,还有好多打过仗、有经验的老兵。黄中岳和萧世俊作为起义的核心人物,在红军里挺有分量的。 那为啥要在这时候抓这两位立过大功的将领呢?这跟当时红军处的复杂境况脱不了干系。 那会,蒋介石正调了好多兵来“围剿”红军根据地,外头的压力特别大,而红军内部因为常年受国民党“白色恐怖”的影响,对“反革命分子”盯得特别紧,“肃反”运动渐渐有点收不住了,对那些从国民党那边起义过来的人,总容易在信任上打嘀咕。 偏偏这时候,有人举报说黄中岳、萧世俊暗地里跟国民党勾连,打算在漳州战役的时候带着部队跑回去。按当时肃反的那套逻辑,这些事本来可能就是正常的工作来往,却被当成了“要反叛的信号”。 再加上红五军团是起义过来的部队,虽说能打仗,但一直被当成需要“改造”的对象,有些红军干部总觉得这些“旧军官”的思想觉悟不牢靠,心里存着怀疑。 漳州战役打完,红军缴获了一大堆物资,得赶紧转移,稳住内部成了最要紧的事,就在这种情况下,为了“防着出乱子”,周恩来最后点头同意了逮捕这俩人。 可谁也没料到,这一抓引发的震动会这么大,红五军团的官兵大多是宁都起义过来的,看到当初带着自己闹革命的军长和参谋长被抓,心里又困惑又不安。 好多人私下里念叨:“我们抛家舍业地来当红军,难道连一点信任都换不来?”这种情绪慢慢传到了其他由起义部队改编的队伍里,不少官兵心里七上八下的,生怕自己被卷进“肃反”里。漳州战役后转移的时候,红五军团甚至有少数人跑了,直接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。 1934年,肃反运动正厉害的时候,黄中岳、萧世俊被定成“反革命分子”,在江西瑞金被处死了,直到1981年,经过详细调查,中央才给俩人平了反,明确他们是“宁都起义的有功之臣”,说当年的逮捕和处决是“肃反扩大化造成的冤案”。 而这场逮捕之所以闹得这么大,是因为它搅乱了红军队伍里的信任和团结,黄中岳、萧世俊的遭遇让军中不少士兵心里凉了半截,但这件事也给中央带来了不小的教训。

0 阅读:1829

猜你喜欢

史迹萌报屋

史迹萌报屋

屋内萌报,历史妙趣横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