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俄罗斯人的坟墓”:俄罗斯国家杜马对塔利班国歌感到愤怒。 俄罗斯这回算是被自己的 “务实外交” 狠狠打脸了。2025 年 7 月 3 日,莫斯科顶着西方压力成为全球首个正式承认塔利班政权的国家,本以为能在中亚棋局上抢得先手,结果刚过一个月就被塔利班国歌里的一句 “俄国人的坟墓” 掀了老底。 事情得从今年 4 月 17 日说起。俄罗斯最高法院突然宣布暂停对塔利班的恐怖组织禁令,理由是 “需要重新评估其在反恐中的作用”。这个操作让外界大跌眼镜 —— 毕竟塔利班在 2003 年就被俄罗斯列入黑名单,其成员还多次在中亚策划针对俄罗斯的恐怖袭击。但莫斯科显然另有打算:就在禁令解除当天,俄罗斯能源巨头 Gazprom 与塔利班签署了天然气勘探协议,目标直指阿富汗北部的油气田。 到了 7 月 3 日,俄罗斯外交部正式承认塔利班政权,还迫不及待地在喀布尔升起塔利班的白色清真言旗帜。俄副外长鲁登科在接受新任阿富汗大使递交国书时,特意提到要 “共同开发横跨阿富汗的能源走廊”。按照俄方的如意算盘,这条走廊将把中亚天然气经阿富汗输往巴基斯坦和印度,彻底打破西方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封锁。 然而,就在俄罗斯举国欢庆 “地缘政治胜利” 时,塔利班国歌里的一句歌词却像一把利刃扎进俄罗斯人的伤口。这首名为《阿富汗的荣耀》的国歌中,有一段歌词是这样的:“从兴都库什山脉到阿姆河,侵略者的白骨堆砌成我们的长城,俄国人的坟墓见证着真主的裁决。” 这句歌词瞬间点燃了俄罗斯社会的怒火 —— 要知道,苏联在 1979 年入侵阿富汗,10 年间有 1.5 万苏军士兵葬身这片山地,阿富汗因此被称为 “帝国坟场”。 8 月 5 日,俄罗斯国家杜马紧急召开听证会。议员们在会上播放了塔利班国歌的片段,现场一片哗然。统一俄罗斯党议员伊万诺夫拍着桌子怒吼:“我们给塔利班送武器、送粮食,结果他们用国歌羞辱我们的先烈!” 自由民主党议员日里诺夫斯基更是提议:“应该把塔利班重新列入恐怖组织名单,让他们尝尝经济封锁的滋味!” 更让俄罗斯尴尬的是,塔利班国歌里的这句歌词并非临时添加。早在 2021 年塔利班重新掌权时,这首歌就被定为官方国歌,其歌词直接引用了 1980 年代抗苏游击队的战歌。当时俄罗斯忙着应对西方制裁,根本没心思关注阿富汗的文化细节,直到今年承认政权后才突然 “发现” 这个雷。 其实,俄罗斯的外交失误早有伏笔。2024 年 12 月,俄国家杜马一读通过法案将塔利班移出恐怖组织名单时,就有议员提出要审查塔利班的文化政策,但被外交部以 “避免干涉内政” 为由驳回。如今看来,这种 “只谈利益不谈立场” 的外交策略,最终让俄罗斯在文化尊严上栽了跟头。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,俄罗斯试图用经济合作掩盖历史裂痕。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,塔利班前身 “圣战者” 组织曾得到美国和巴基斯坦的大力支持,双方结下的血海深仇并未因时间而淡化。塔利班国歌里的 “俄国人的坟墓”,本质上是对那段历史的集体记忆重构,而俄罗斯的承认政策却选择性遗忘了这一点。 面对国内压力,俄罗斯外交部不得不紧急灭火。8 月 8 日,俄驻阿富汗大使向塔利班递交照会,要求对方 “澄清国歌歌词的具体含义”。但塔利班发言人穆贾希德回应称:“国歌是阿富汗人民抵抗侵略的历史见证,任何国家无权要求我们修改。” 这种强硬态度让俄罗斯骑虎难下 —— 既不想放弃能源利益,又不能容忍国家尊严被践踏。 这场国歌风波暴露出俄罗斯外交的深层困境:在追求地缘政治利益时,忽视了文化和历史因素的复杂性。当莫斯科忙着与塔利班签署天然气合同时,却忘了阿富汗人心中那座用苏联士兵白骨堆砌的 “坟墓”,从来就不是一纸协议能轻易抹平的。现在,俄罗斯不得不在 “务实合作” 与 “民族尊严” 之间走钢丝,而塔利班显然已经掌握了这场博弈的主动权。
“俄罗斯人的坟墓”:俄罗斯国家杜马对塔利班国歌感到愤怒。 俄罗斯这回算是被自己
探修説
2025-07-29 22:22:13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