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9年,蒋经国在一次检查身体时,血糖出现异常,同时也有了糖尿病的症状,但是,

如梦菲记 2025-07-29 13:16:01

1959年,蒋经国在一次检查身体时,血糖出现异常,同时也有了糖尿病的症状,但是,在药物治疗的同时,蒋经国在饮食上却是不忌口,这就让他的并发症出现得很早。  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   1959年,蒋经国去做了一次体检,结果让在场的医生都沉默了,血糖高得惊人,伴随口渴、夜里频繁起床、睡眠不好等症状,医生一看就知道问题严重,这是糖尿病的典型表现。   医生立刻给他开了药,叮嘱要控制饮食,少糖少盐,还特意提醒甜食必须戒掉,蒋经国嘴上答应得痛快,可心里并没有当回事,他觉得吃东西是生活中的小乐趣,不至于要被数字牵着走。   他向来爱吃甜食,冰淇淋、蜜莲藕是他饭后最爱的小点心,尤其是在忙碌一天后,他把这些看作犒劳自己的“奖励”。   医生劝他用代糖,他嫌没味道,宴会上一桌子菜,他照样夹红烧肉、甜点,一点没收敛,即便已经开始用降糖药,他依旧按自己的习惯吃饭,身边人提醒,他总是摆摆手说自己扛得住。   过了一段时间,身体开始出现新的信号,他常常觉得口渴得厉害,晚上要起身好几次上厕所,睡觉断断续续,白天精神不济,医生加大了治疗力度,让他每天打两针胰岛素。   针孔扎得胳膊青一块紫一块,最后只好改打在肚子上,可血糖依旧高得压不住,每次控制住一点,他又在饭桌上吃回去,医生和厨师试过做低糖餐,他吃了几口就放下筷子,说没味道,转头要人照常做原来的菜。   到了60年代,他的并发症已经显现,眼睛看东西越来越模糊,走路像踩在棉花上,手脚发麻,他依旧照常工作,批示公文,见外宾,白天忙得团团转,晚上回家继续写稿子。   一天睡不了几小时,他身体的信号越发明显,可他一直在硬撑,医生建议多休息,他只是笑笑,说有的是时间慢慢调养。   70年代,他的眼睛问题变得严重,阅读文件必须让人念,他做了几次眼科手术,最后左眼失明,装了人工水晶体,他的血压持续居高不下,肾炎也开始折磨他。   糖尿病让他神经坏死,双腿常常没有知觉,走路摇摇晃晃,后来只能坐轮椅,医生甚至提出过截肢保命,他拒绝了,即便这样,他依然安排会议,签署政策文件,别人见到的,还是那个强硬的掌舵人。   他对外尽量掩饰病情,会议多改在家里开,出席活动的次数减少,公众只看到他偶尔缺席事务,猜测是劳累过度,却没人知道他已经无法长时间站立。   公开露面前,工作人员提前在休息室放床,他躺一会儿攒些力气才上场,有人说他铁腕,其实他最怕的,是每天要打的胰岛素针和那碗甜点。   进入80年代,他的身体彻底垮了,糖尿病的影响扩散到全身,视网膜病变、肾脏发炎、心律不齐,皮肤干裂脱屑,腿部神经坏死,他走不稳,连筷子都常常拿不住。   日常生活要有人搀扶,吃饭、洗漱都需要照料,他在家卧床时间越来越长,一天二十多个小时躺着,哪怕坐起来十分钟,腿部的痛感就让他满头冷汗。   1987年,他推动开放探亲政策,明知道社会风险很大,他还是拍了板,他一边忍着病痛,一边批示公文,医疗团队早就习惯随时抢救他的昏厥或呕吐。   到1988年初,情况再也瞒不住,他频繁吐血,脸色惨白,1月13日清晨,他感觉胃部不适,不想吃饭,几个小时后,血从口鼻喷出,医疗组连夜急救,电击、输血、打止血针,折腾了两个小时,心脏还是停了。   从1959年确诊到1988年去世,这场病伴随了他整整三十年,饮食上的不忌口让糖尿病一步步加剧,并发症接连袭来,即便有最好的医疗资源,也抵不过他的习惯。   身边人曾说,如果他早些听劝,换个饮食方式,或许还能多撑几年,可他始终觉得病痛挡不住他要做的事,他把健康当作可以消耗的筹码。   他去世那年七十八岁,外界才意识到他早已在病痛边缘硬撑多年,他的改革留下深远影响,但身体的崩塌让这条路更短,那些餐桌上的甜点,成了他的隐形敌人,也让人看到,一个人的饮食习惯能把命运推向何处。  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,说出您的想法!   信源:美篇网——1988年1月13日,蒋经国病逝,他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其患有多年的糖尿病及并发症

0 阅读:0
如梦菲记

如梦菲记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