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1年,陈赓逝世,得知消息的蒋介石失魂落魄,悲痛不已,他下令设灵堂祭奠,并饱含感情地对蒋经国说道:“没有陈赓,就没有我蒋中正!”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 1961年3月16日,上海华东医院的病房里,58岁的陈赓在昏迷中静静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,噩耗传出后,北京中南海陷入一片肃穆,就在同一天,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听到消息后,久久无语。 他放下收音机,呆坐在书房里,盯着墙上的黄埔军校旧照,目光失了焦,他缓缓对蒋经国说了一句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话:“没有陈赓,就没有我蒋中正。” 时间退回到1925年,东征战火正急,那年秋天,蒋介石率军讨伐陈炯明,在惠州华阳亲临前线督战,第三师突然溃退,他被困在敌阵深处,孤立无援。 刺刀的寒光逼近时,蒋掏出手枪顶住了自己的太阳穴,就在这生死关头,一个年轻的警卫连长冲过来夺下了枪,把他背在肩上,带着零星的残兵冲出包围。 稻田泥泞,枪声四起,追兵穷追不舍,这个年轻人左腿中弹,仍咬紧牙关,一直跑到天亮,这个人就是陈赓。 突围后,蒋介石对他感激不已,把他提拔为侍从参谋,可以自由进出官邸,黄埔军校时期,陈赓军姿挺拔,操练刻苦,很快与蒋先云、贺衷寒并称“黄埔三杰”。 蒋介石在日记里写下:“赓者,乃将才也。”那段时间,他常在家中设宴与陈赓对饮,谈兵论政,陈赓救命的恩情,让两人关系格外亲近。 1927年“四一二”清党后,血流满地的上海让陈赓彻底决绝,他脱离蒋氏阵营,加入共产党,登报公开反蒋,从此两人分道扬镳,站在了对立面。 1933年,陈赓在上海养伤时遭人出卖被捕,押送南京,蒋介石下令不得刑讯,把他软禁在条件宽松的房间里,还派黄埔旧友劝降,许诺高官厚禄。 他亲自探视时说:“你曾救过我两次,我念旧情,可既往不咎。”陈赓却直言:“我救你,是因为你当时代表革命,如今你背离了人民,我不能跟你走。”蒋面色铁青,转身离开前交代军医:“把他的腿治好,要用进口药。” 解放战争爆发后,陈赓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战报上,晋南战役,他指挥部队诱敌深入,全歼胡宗南精锐部队。 淮海战役,他在双堆集困死黄维兵团,逼得国民党节节败退,蒋介石在南京看着地图上的红旗出神,自言自语:“五个胡宗南,也不及一个陈赓。”他的话让在座的将官们噤若寒蝉。 1955年,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,蒋介石通过特殊渠道拿到授衔照片,放在书房抽屉里,有时深夜独自翻看。 陈赓临终前三个月,托从香港回来的黄埔同学带话:“校长教的爱国精神,我一直记得。”这句话传到台湾后,蒋沉默许久,没再说话。 陈赓去世的消息传到台北,蒋介石在寓所设起灵堂,亲自挑选陈赓的旧照,香炉里长夜未熄。 侍卫记得,那晚他反复念着:“若无陈赓,岂有今日之中正。”蒋经国不解地问:“他毕竟是敌人,何必如此。”蒋转过身,声音哽咽:“你懂什么。” 他亲手改了悼词,把“共军将领”改成“黄埔优秀学生”,把“匪首”改成“陈赓同志”,他命人挂起挽联:“黄埔英杰垂青史,北伐功臣留丹心。” 蒋经国在日记里写道,父亲这段时间常独自翻看黄埔旧照,有时甚至问起大陆对陈赓的治疗情况。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下:“闻陈赓噩耗,忆惠州突围,彼时若无此青年,岂有今日之中正。” 陈赓的葬礼在北京举行,周恩来为他覆上绶带,海峡另一端,蒋介石跪在灵堂前,香灰积了厚厚一层,两人曾经并肩作战,也曾兵戎相向,到头来,时间让敌意都沉在历史的尘埃里,只剩下最初的那份恩情。 陈赓生前说过:“军人最大的荣耀,不是打败多少敌人,而是让对手怀念你。”这一句话,在1961年的春天得到了最沉重的印证。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,说出您的想法! 信源:南海网——陈知建讲述父亲陈赓:对蒋介石有救命之恩 上观新闻——他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,因为这件事,两人分道扬镳
1961年,陈赓逝世,得知消息的蒋介石失魂落魄,悲痛不已,他下令设灵堂祭奠,并饱
如梦菲记
2025-07-29 11:16:13
0
阅读: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