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万没想到,乐视8年前资金断裂,老板贾跃亭竟然选择将一屁股债务甩给员工,自己跑到美国,谁料,公司不仅没倒闭,剩下的400名员工还过上了神仙般的生活,不加班不内耗,还有高工资,幸福感直接打败国内90%的打工人!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 万万没想到,一家在八年前资金链断裂、负债122亿、老板跑路的公司,不但没倒闭,留下来的员工还成了国内最令人羡慕的打工人。 今天的乐视,400名员工不用加班,没有内耗,工资稳定发放,还能享受上四休三和额外的假期,在很多人看来,这简直像一场荒诞的梦。 2016年,乐视资金链断裂的消息像一颗炸弹,让外界一夜之间看清了这家公司曾经的繁荣有多么脆弱,市值缩水百倍,供应商围堵要账,员工工资被拖延,所有人都以为这家公司完了。 更让人震惊的是,创始人贾跃亭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候,直接飞往美国,他留下一句“下周回国”,成了此后八年里被无数次调侃的笑话。 那时候,办公室里弥漫着绝望的情绪,很多人辞职离开,也有人咬牙留下来,抱着最后一丝希望。 留下的员工很快发现,他们不能再等任何人来救,公司的账目一片狼藉,外界的救援也彻底无望,他们开始从公司仅有的资产里找活路。 乐视早年花重金囤下的影视版权,成了最值钱的东西,尤其是《甄嬛传》这样的热剧,仍然有稳定的播放收入,除了版权,公司自建的办公大楼也能带来租金,这些成了维持日常运转的基础。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员工们决定换种思路,他们把“欠122亿”直接印在App图标上,用这种自嘲的方式吸引注意力,没想到,这种独特的姿态竟然引发网友共鸣,大家愿意为这种坦率买单,甚至觉得有趣。 这类“自黑”成了他们免费的宣传,让乐视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,那段时间,公司没有什么营销预算,能做的就是靠这种低成本的办法拉流量。 日子一点点熬过去,公司从最初的混乱逐渐稳定,大量烧钱的业务被彻底砍掉,员工人数也从巅峰时的数千人缩减到如今的400人。 剩下的人专心维护视频平台,处理版权收益,把公司变成了一个小而稳的状态,他们不再想着去追逐宏大的目标,也没人每天开会喊口号,大家的共识只有一个:只要公司活着,工资就能发。 随着业务收缩,员工的工作压力大大降低,乐视推出了上四休三的工作制,周三下午只需工作半天,假期比同行更长,五险一金全额缴纳,考勤宽松,基本没有加班。 很多人说,办公室氛围像大学社团,简单直接,不再充满办公室政治和暗流,少了管理层的画饼和扩张压力,员工反而觉得更自在。 让外界更意外的是,这种状态竟然能维持下去,版权库每年带来的收益足以支付工资,办公楼的租金也能补充现金流。 像《甄嬛传》这样的剧集,每年能稳定带来上千万收入,对一家缩到400人的公司来说,这就是命脉,正是这些“祖产”,让乐视活过了最艰难的几年。 与此同时,远在美国的贾跃亭还在造车,他背负着百亿债务,一边宣称要通过法拉第未来东山再起,一边不断通过融资维持运营,他的视频里依旧满是豪言壮语,口口声声说“等还完债务就回国”。 可FF汽车在2025年一季度的交付量只有两辆,收入微乎其微,亏损依然巨大,这种反差让很多人觉得讽刺:老板在海外继续讲故事,国内的公司却在没有他的情况下活得很好。 如今,乐视背着债务依旧运行,债主们也没有更多办法,公司的收入有限,想分到钱并不现实。 员工们也不在乎这些,他们关心的只是每个月的工资和福利,他们说,现在唯一的担心就是贾跃亭哪天真回国了,会不会又把公司搅乱。 这八年,对乐视来说,是从豪赌到务实的转变,员工们不再盯着什么宏大梦想,而是盯着眼前能做的事。 他们没有依赖投资人输血,没有追逐资本市场的节奏,而是靠着能看得见的收益,一步一步把公司撑了下来,对很多人来说,能在今天的环境下找到一份不加班、不内耗、稳定发工资的工作,已经是最大的幸福。 乐视的经历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成功故事,更像是一种被现实逼出来的求生方式,它提醒人们,企业能不能活下去,有时候和老板的远大梦想关系不大,反而取决于员工能不能认清现实。 放下幻想,把公司拉回最朴素的状态:挣钱养活自己,正是这种想法,让这400名留下来的人,意外地过上了比大多数打工人都更轻松的日子。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,说出您的想法! 信源:大象新闻——乐视网被执行超千万 凤凰WEEKLY——实地探访乐视大厦:没有贾跃亭,员工就没有996
万万没想到,乐视8年前资金断裂,老板贾跃亭竟然选择将一屁股债务甩给员工,自己跑到
如梦菲记
2025-07-29 10:19:22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