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6年,唐山大地震中,一座看守所被震塌,200多名囚犯从狱中跑了出来,可他们

观今言史啊 2025-07-29 12:18:37

1976年,唐山大地震中,一座看守所被震塌,200多名囚犯从狱中跑了出来,可他们没有选择逃生,而是选择了救人,最终救出112条生命,直到最后,都没有一个人趁乱逃跑。 1976年唐山大地震里那个让人意想不到、又暖心得要命的故事。看守所的墙倒了,200多个本该趁机溜号的囚犯,非但没跑,反而留下来拼命救人,硬是从死神手里拽回了112条人命,最后自己规规矩矩回到原地,一个没少。   1976年7月28日凌晨,轰隆一声巨响,大地像被撕开了一样疯狂抖动。当时的唐山,瞬间天崩地裂,无数楼房像积木一样倒塌。   就在这片废墟里,有一座特殊的建筑——市区某看守所的外墙也被震塌了。   想象一下那个场面:看守所的管理人员死伤惨重,一时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看管力量,牢房门要么被砸开,要么摇摇欲坠。   说句大白话,对里面的200多名在押人员来说,这简直是“天赐良机”,只要撒丫子往外跑,十有八九能消失在混乱的夜幕里,找机会重获自由。   这可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“出路”啊!而且,当时的通讯完全中断,后续救援和管控力量啥时候能到,谁心里都没底。机会窗口明摆着敞开着。  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,才真正让人惊掉了下巴。这些人,没有被突如其来的“自由”冲昏头脑,也没有沉浸在自身处境脱困的本能中。   他们看到的是什么?是比他们更无助、更绝望的景象。看守所附近的居民区、街道,同样被夷为平地,成百上千的普通老百姓被埋在瓦砾下,呻吟声、呼救声在黎明的死寂里格外刺耳。   更让人揪心的是,看守所里面,也有被压住的、受伤的干警和他们的家属。眼前最直接、最迫切的需求,不是自由,是救命!   这些穿着囚服的人,几乎是下意识地做出了选择:逃?往哪逃?都是家乡父老,都遭着大难!现在最缺的不是想逃跑的心,而是能救命的力气!   他们扔掉了脑海里那些“划算不划算”的小算盘,自发的救援行动几乎是爆炸性地开始了。   谁说英雄都自带光环?有时候他们可能穿着你最意想不到的衣服。这些囚犯在没有任何人命令、组织的情况下,自觉地形成了一个个救援小组。   没有工具?那就上手!搬不动的大水泥板,就几十号人一起喊着号子硬抬;手指挖破了,指甲掀翻了,血水和汗水混在一起也顾不上。他们脑子里就一个念头:快!下面还有人喘气呢!   别以为他们只在看守所的小圈子里转悠。有幸存者回忆,当时街上根本看不到什么警察或者救援队,反倒是这群穿着看守所灰色衣服的人影,在废墟里钻来钻去,格外显眼。   有跑到附近居民区拼命扒拉墙板的,有合力抬开水泥楼板拉出伤者的。有些年轻的囚犯,体力好、手脚麻利,专挑危险的缝隙往里钻,去确认还有没有活着的人。   那会儿的唐山,到处都是摇晃的残垣断壁,余震不断,保不齐哪一下救援者自己就会被埋进去。可他们怕了吗?没人有功夫想这个。   “快点!这里有人!”“这边还有孩子在叫!”他们当时的呼喊,可能比任何命令都更有效。   一个亲历者后来说,看到几个囚犯把挖出来已经没气儿的老大娘抱在怀里放声大哭,那场景,锥心刺骨。对生的渴望,对同胞的情谊,在这一刻击穿了所有的身份界限和世俗偏见。   这种纯粹的力量,在冰冷的灾难面前,迸发出惊人的热度。   从第一个黎明破晓,到救援部队和外地力量艰难地一批批进入重灾区,中间经历了漫长的二十多个小时。这群特别的“临时救援队”,一口气也没歇。   被救出来的112人,有看守所的干警,有他们的妻儿老小,更多的则是周边素不相识的普通百姓。   每救出一个活人,都是在这片死寂之地重新点燃的一点点希望。最最难能可贵的是,当初步稳定下来,秩序逐渐恢复后,奇迹发生了:这200多名原本可以轻易“消失”在混乱中的囚犯,没有一个选择逃跑。   他们就像完成了某项特殊使命的士兵,筋疲力尽却又无比平静地选择了重新回到看守所那残破的围墙内,自发地坐在废墟边,安静地等待。那份坦然和责任归属感,恐怕让最严厉的法律条文都显得有点苍白。 参考资料:49年前的今天 唐山发生7.8级地震 2025-07-28 00:16·闪电新闻

0 阅读:55
观今言史啊

观今言史啊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