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0年海南解放时,四野官兵登岛后,看着掩护接应的琼崖纵队战士们,官兵顿时愣在

趣叭叭 2025-07-29 11:29:26

1950年海南解放时,四野官兵登岛后,看着掩护接应的琼崖纵队战士们,官兵顿时愣在原地,2万多革命战士,很多人还穿着红军军装,全身破破烂烂的。

1950年4月17日,四野渡海部队在海南岛登陆成功,当战士们踏上这片炽热的土地时,眼前迎接他们的景象让这些身经百战的官兵愣在了原地。

因为来接应的琼崖纵队战士们,很多人还穿着洗得发白、补丁摞补丁的红军军装,有些人的草鞋磨得只剩几根绳,但每个人腰杆笔直,眼神发亮。

这不是电影里的画面,是真实发生在海南解放战场上的历史一幕。一支在孤岛奋战了23年的队伍,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同志。

这些穿着旧军装的战士,背后是一段连小说都不敢这么写的坚韧史诗。琼崖纵队诞生于1927年9月23日椰子寨的枪声中,从那天起,他们就像钉子一样扎在海南岛上,任凭敌人怎么围剿都没挪过窝。

1938年改编抗日时,整个队伍就300多人,到了1940年,硬是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发展到3000多人,在11个县跟日军周旋。

而且在最艰难的时候电台都坏了,和党中央断了联系,全靠自己判断形势,在日伪军的扫荡中死守澄迈六芹山。

可就是这样一支队伍,到海南解放前夕已经壮大成2.5万人,这也难怪四野官兵看见他们时会肃然起敬。他们破旧军装上的每一块补丁,都是二十三年来坚持“红旗不倒”的勋章。

1950年3月,解放海南的渡海作战正式启动。40军799人组成的先锋营从雷州半岛灯楼角出发,直扑白马井超头海滩。

琼崖纵队早早就派了精干力量在岸边接应,老战士吴震海当时是琼纵第一总队9团指导员,他回忆那天凌晨就带队伍埋伏在离海岸两三公里的地方,眼巴巴望着海面等了大半天。

船来得晚是因为海上突然没风了,木帆船只能干着急。更悬的是,埋伏时还被国民党守军发现了,双方直接交火。

接应队伍里有个叫万小井的船工,划船时被流弹打中大腿,带伤把船划上岸,而救他的排长傅世俊却牺牲在登陆点。

这次登陆虽然只是799人的小规模行动,但这次行动意义重大,因为它就像把钥匙,把海南解放的大门撬开了一条缝。

琼崖纵队在岛上二十多年的坚守,为海南解放战役铺好了道路。他们建立的五指山根据地,成了渡海部队最可靠的落脚点。

从首批先锋营登陆到4月16日主力大规模强渡,所有偷渡部队一上岸就由琼纵战士引路,迅速进入根据地休整。

当4万渡海大军压境时,岛上的琼纵部队已发展到2万人,与偷渡登陆的8000名野战军战士合在一起,彻底改变了敌我力量对比。

4月16日晚,三颗红色信号弹划过琼州海峡上空,四野15兵团主力开始总攻。40军1.87万人和43军近7000人,乘着500多艘木帆船冲向对岸。

当时国民党守军有10万人,还有军舰飞机助阵,可谁都没想到,解放军硬是用木船冲破了立体防线。更传奇的是有艘“土炮艇”还智胜了国民党旗舰“太平号”,这故事后来在海南解放公园里被讲解员反复讲给参观者听。

登陆部队上岸后和琼纵战士一起并肩作战,十几天内解放全岛。21日解放临高,23日攻克海口府城,到5月1日海南全境解放。

琼崖纵队那些磨破的军装时,很多还是是红军时期留下来的,从土地革命穿到抗日战争,再穿到解放海南。

二十三年孤岛奋战,琼崖纵队靠的不是装备给养,而是“山不藏人,人藏人”的百姓支持,是哪怕只剩百余人也要打下去的倔强。

2022年海南省委纪念琼崖纵队成立95周年时说得透彻:这支队伍的精神密码就是“坚定信念、对党忠诚,不畏艰险、百折不挠”。

琼崖纵队的故事告诉后人,只要脊梁不弯,就没有扛不起的山!

0 阅读:60
趣叭叭

趣叭叭

趣叭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