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惜一切打垮中国?真正“敌人”出现!不是美国,普京反成大赢家。 树大真的会招风,

墨香染时光 2025-07-29 10:34:53

不惜一切打垮中国?真正“敌人”出现!不是美国,普京反成大赢家。 树大真的会招风,谁能想到,在中国车企以为在俄罗斯找到“第二春”时,一记最狠的“背刺”却来自这位“好兄弟”。 自俄乌冲突后,西方车企集体撤离俄罗斯市场,中国汽车品牌短短两年就拿下60%以上的市场份额,奇瑞、哈弗等甚至包揽销量前十中的八席。 正当中国企业准备大展拳脚时,俄罗斯工贸部突然变脸,2025年初点名批评三个中国卡车品牌“存在严重缺陷”,威胁吊销认证证书,还接连出台加征关税、限制平行进口等政策,硬生生把中国汽车终端价格抬高了8%-15%。这哪里是合作,分明是“请君入瓮”——你想赚钱?先留下技术和工厂再说。 更微妙的是,俄罗斯在能源合作中同样玩起了“亲兄弟明算账”的套路。2024年签署的中俄天然气协议,表面上是“双赢”,实则暗藏玄机。俄罗斯坚持要求气价与国际油价挂钩,而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价格比这低了近20%。 这种定价机制让俄罗斯即便在成本仅190-260美元/千立方米的情况下,仍能以接近对欧出口的高价卖给中国,利润空间直接翻倍。更绝的是,俄罗斯还通过中亚管道“借道”,既巩固了在中亚的影响力,又让中国在能源运输上多了份依赖。 回头看历史,俄罗斯这招“合作中博弈”的套路早有先例。从19世纪割走中国325万平方公里土地,到三次结盟让中国付出惨重代价,这个拥有300年帝国外交传统的国家,从来不会做赔本买卖。就像这次汽车市场的“变脸”,表面是质量争议,实则是本土产业保护主义作祟。 拉达等俄罗斯品牌市场份额跌破30%,工厂濒临停产,政府不得不通过抬高进口壁垒倒逼中国车企本土化建厂,既解决就业又获取技术转移。而中国车企为了保住市场,只能吞下苦果——长城、奇瑞等已在俄罗斯设厂,但利润空间被压缩不说,还得面对极寒气候下的技术适配难题。 在中亚这片棋盘上,俄罗斯的算计更显老辣。中国在中亚推动的“一带一路”项目,比如丹加拉炼油厂,本想通过基建换资源,却被俄罗斯用零关税石油产品倾销死死卡住脖子。 塔吉克斯坦80%的石油产品依赖俄罗斯,即便中国工厂建成,成本也难以与俄方补贴的低价产品竞争。 更绝的是,俄罗斯还通过欧亚经济联盟框架,将中亚能源供应牢牢绑定,既巩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,又让中国在中亚的投资陷入“建设即亏损”的怪圈。 如今的俄罗斯,正把中美博弈当成“薅羊毛”的绝佳机会。美国对华遏制越狠,俄罗斯在中俄合作中的议价权就越大。无论是汽车市场的政策调整,还是能源谈判中的强硬姿态,本质上都是在利用中美矛盾为自己谋利。 正如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所言,美国将俄罗斯推向中国,反而是最愚蠢的战略行为。因为在这场三角关系中,最弱的一方往往能左右逢源——俄罗斯既从中国获得经济支持,又借美国压力在合作中要价,最终成了最大赢家。 中国当然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,但面对俄罗斯这种“合作与博弈并存”的策略,确实需要多留个心眼。 参考信息:汽车进口报废税提高,俄汽车价格将迎来上涨·环球网

0 阅读:69

猜你喜欢

墨香染时光

墨香染时光

阳光明媚 我也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