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器学习中的“真任务”与“假任务”本质解析,助你厘清视觉算法发展趋势:
• 真任务(real tasks)指系统的最终目标,像机器人完成清洁、3D重建、AR/VR应用等端到端解决方案日益普及。
• 假任务(fake tasks)是中间步骤,如分类、检测、SLAM等,虽非终极目标,但仍具关键价值,尤其在UX、可解释性和工具搭建方面。
• 经典视觉任务如目标检测,虽逐渐被端到端方法取代,但在特定场景(如社交平台人脸标注)仍不可或缺。
• SLAM多数场景为假任务,存在少数应用(密集SLAM用于建筑设计3D模型)为真任务。
• 虽假任务可能被边缘化,但它们为实现复杂真任务提供必要支撑,且经济价值与安全性考量保障了其长期存在。
• 未来空间智能依赖多任务协同,单一端到端并非万能,假任务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模块化构件。
深度理解任务本质,有助于设计更高效、可解释且安全的 AI 系统,避免盲目追求端到端,稳步推进应用落地。
详情及 Ross Girschik 讲座幻灯片🔗 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VodGljuEhBKwZIXQwN-ApH6g2wBAVAdK/view
原文讨论串🔗 x.com/gabriberton/status/1949598744682299684
机器学习 计算机视觉 SLAM 端到端学习 人工智能 视觉任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