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5年,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兰外出打牌,突然感到全身发热,焦躁不安,她心中涌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。匆匆回家后,她听到房内传来响声,赶进屋一看,姚玉兰已泪流满面。
1965年春,上海滩传奇人物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兰外出打牌,正玩得起劲,突然感到全身发热,心里乱得像一团麻。一股不祥的预感让她坐立不安,牌也不打了,匆匆往家赶。到家后,房里传来的异响让她心跳加速,推门一看,自己已泪流满面。究竟是什么让她如此崩溃? 杜月笙,这个名字在上海滩几乎无人不知。他1888年出生在浦东一个穷苦人家,小时候父亲去世,母亲改嫁,他跟着舅舅长大,日子过得紧巴巴。14岁那年,他跑到上海投靠表哥,从水果行学徒干起,后来混进赌场,接触到黑帮势力。1910年,他拜黄金荣为师,加入青帮,凭着脑子活、胆子大,一步步爬上来,跟黄金荣、张啸林并称“上海三大亨”。他在黑白两道都吃得开,手腕高明,名声响当当。 但杜月笙的家庭生活却没那么风光。他一生有五位夫人,孩子也不少,其中小儿子杜维嵩是他和四姨太姚玉兰的心头肉。杜月笙忙着外面的事,家里的事多半交给夫人打理,尤其是姚玉兰,对杜维嵩那叫一个宠。谁能想到,这份宠爱最后却成了悲剧的导火索。
姚玉兰1906年出生在上海,原名姚菊仙,家里条件一般。她年轻时靠唱戏赚钱,长得漂亮,嗓子也好,舞台上有点小名气。1925年,她遇上杜月笙,两人看对了眼,结了婚。婚后她不再唱戏,一门心思扑在家里,帮着杜月笙操持家务,生了两儿一女。小儿子杜维嵩1918年出生,长得聪明伶俐,特别招人疼。姚玉兰把他当宝贝,杜月笙也一样,家里条件好,有啥给啥,几乎没说过“不”。 姚玉兰性格温和,但管孩子一点不严。她觉得自己吃了不少苦,不想让儿子受委屈。可这心意虽好,却没想过后果。杜维嵩在这种环境下长大,脾气越来越骄纵,不爱读书,整天跟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混。姚玉兰看在眼里,嘴上念叨几句,但从没真下手管教。 杜维嵩小时候是家里的开心果,可大了就变了样。他不学无术,吃喝玩乐样样在行,家里人还总护着他。1951年杜月笙去世,留下一笔遗产,杜维嵩分到一万美元,这在当时不是小数目。可他没拿这钱干正事,三天两头挥霍,很快就花得差不多了。姚玉兰看着儿子这样,心里急,但还是舍不得说他重话。 到了1965年,杜维嵩已经47岁,按理说该成熟了,可他还是那副德行。那年春天,他去理发店理发,忘了带钱,被老板当众数落了一顿,周围人指指点点,他面子挂不住。事后他送了钱回去,可心里这口气咽不下去。回家后,他翻出安眠药,一口气吞了一堆,就这么走了。
那天,姚玉兰正在朋友家打桥牌。她牌运好得很,连赢好几局,正高兴呢,突然觉得胸口闷热,心跳得厉害。她跟朋友说不舒服,赶紧回家。到家后发现杜维嵩房门锁着,怎么敲都没动静。她让人撞开门一看,儿子已经倒在地上,没了气息。医生来检查,说是安眠药过量,人救不下了。 杜维嵩的死,表面上看是理发店那点事,可往深里挖,根子还在他那脆弱的性格上。他从小被宠惯了,没吃过什么苦,受不了挫折。家里有钱有势,他觉得自己高人一等,可真碰上点小事,就扛不住。姚玉兰事后才明白,自己和杜月笙对他的爱过了头,反倒害了他。 杜月笙活着时忙事业,顾不上管孩子,姚玉兰又太心软,俩人一块把杜维嵩宠成了这样。遗产花光了,他也没学会自立,日子过得没着没落,最后一点小事就成了压垮他的稻草。这事说起来简单,可想想多讽刺——上海滩的大人物,家里却管不好一个儿子。 儿子没了,姚玉兰整个人都垮了。她坐在家里,想起杜维嵩小时候的样子,眼泪止不住。她开始反思,自己是不是太惯着他了,才让他走上这条路。她找来纸笔,把这事写下来,想提醒别的父母,别像她一样护过头。她写得不多,但字里行间全是悔恨。 晚年姚玉兰很少出门,家里渐渐冷清,院子里的花都荒了。杜月笙留下的家产早就花得七七八八,她靠卖点旧东西过日子。1976年,她在上海去世,身边没几个亲人。她留下的笔记后来被人整理出来,算是给后人一个教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