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《山神庙村:红痕织就的精神图谱——曲园学子解码烽火里的初心》 曲园学子暑期社会实践 | 山神庙村:红痕织就的精神图谱——曲园学子解码烽火里的初心三下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曲阜师范大学 2025三下乡社会实践
为追寻革命足迹,感悟先辈崇高的精神,赓续流淌在血脉中的红色基因,2025年7月20日,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“薪火灼华”实践队的队员(以下简称实践队员)怀着敬仰之心,踏上了山神庙村的土地。在这红色的土地上实践队员将通过参观学习,在伟大领袖毛泽东“派兵去山东”的相隔岁月的引领下,深情追思那些为革命胜利、国家富强奉献一切的先辈,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。
★ 红迹解码:石碑与墙绘里的烽火拼图
山神庙村,这片承载着厚重革命记忆的土地,是八路军115师山神庙后方医院旧址所在地,留存着众多革命时期的红色印记。从村庄的陈列展示、旧址遗迹中,能全景式回溯革命年代党组织在这里浴血奋斗、军民携手抗敌的光辉历程 。在漫步村庄时,实践队员随处可见“派兵去山东”的石碑、八路军115师后方医院旧址的标识等红色史诗。在村庄道路旁的红色文化墙上,以图文串联起陕西三原县平型关,山东郑海村的等等红区的革命故事,像母亲的纽脐带,串起那段烽火岁月 ,串起人民与前人。在陈列区域,有记录着山神庙群众省吃俭用支援前线的书信与物品。队员们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热忱,了悟革命火种生根发芽的艰难。
★信仰共振:山洞坚守与医院不屈的精神和鸣
在抗战时期,为了保存珍贵的医药品,八路军115师将医疗物资藏在山神庙村的地道里。在长廊,实践队员还能看见“一致对外”“誓死不当叛徒”的翻新标语。在走廊尽头,有着当时在山神庙医院的伤员硅胶雕塑。在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前,实践队员看见了我八路军在照明设备落后、麻醉药物短缺的有限医疗条件下,医护人员仍坚守职责使命,与时间赛跑、与死神赛跑,专心投入的为伤员伤员开展手术。而在无麻醉的情况下,年轻的八路军战士咬紧毛巾,疼痛虽让他眉头紧蹙、青筋暴起,但仍纹丝不动、目光坚定。数个雕塑诠释了革命战争年代,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先辈们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惧艰险、不畏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,极大鼓舞了实践队员们。
★ 星火燎原:红色基因在时代血里的无声延续
山神庙村不仅是红色故事的“展览馆”,更是革命精神传承的“加油站”。这里的八路军115师后方医院旧址,被列为山东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,也是东平的红色基因宝库。东平1936年便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,在1937年成立了工委,1938年建立了中共东平县党委。在山东地区的轰轰烈烈的抗日活动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。而八路军一一五师后方医院,作为山东省革命文物名录的一员,也作为“山东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”,在东平县的党史教育有着不能忽视的作用。
此刻,历史的烽烟似乎已经远去,但照片传递出一种深沉而有力的情感:一种薪火相传的脉动。青年清澈专注的眼神无声地诉说着红色基因跨越时空的传承:这里不再仅仅是陈列旧址与故事的“展览馆”,更是一个连接过去与现在、点燃心灵之火的“磁场”。照片捕捉的,是静默中的力量,是历史回声在新时代心灵中激起的涟漪,那份对初心的探寻与守护,在每一道目光、每一次驻足中无声流淌,宣告着不灭的精神火炬正照亮前行的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