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导弹还可怕的女人,美国没掌握的技术,中国掌握了,破解出钱学森的难题,成功研制可变轨东风-17,让美国反导系统形同虚设,她就是导弹之母:祝学军院士! 美国反导系统一直号称能拦截全球绝大多数导弹。 但东风-17列装后,他们的自信被打碎了。 问题出在轨迹上,传统导弹像扔铅球,轨迹是固定的抛物线,反导系统只要算出这条线,就能提前布防拦截。 这是钱学森先生当年提出的难题——如何让导弹轨迹捉摸不定。 祝学军院士啃下了这块硬骨头,她带领团队把乘波体设计和高超音速技术结合起来,东风-17升空后,不会沿着固定路线飞。 它会在大气层边缘“打水漂”,随时变轨,有时候向左拐,有时候突然加速下坠,别说拦截,连预测它下一步往哪飞都难。 美国不是没试过破解,他们花了上百亿美金升级反导系统,萨德、爱国者-3,这些装备在演习里拦截传统导弹百发百中。 可面对东风-17的模拟轨迹时,美军多次试验都失败了。 五角大楼的报告里写过,现有技术根本跟不上这种变轨速度。 那祝学军院士凭什么能做到?早在上世纪80年代,她就开始研究钱学森弹道。 别人觉得这理论太超前,不切实际,她却从弹道方程里看出了门道。 她把上千组试验数据输入计算机,建立新的模型,有时候算到半夜,办公室的灯还亮着。 2017年,东风-17首次试射,靶场工作人员看着雷达屏幕都惊呆了,导弹飞行到中途,突然来了个90度转向。 这个动作,当时全球没有任何一款导弹能做到。 2019年国庆阅兵,东风-17第一次公开亮相,它的外形很特别,不像传统导弹那样圆润,弹头是扁平的乘波体,像一块锋利的石块。 当时外媒炸开了锅,美国军方后来承认,他们的反导系统对东风-17“几乎无效”,有美军将领在国会听证会上抱怨,现有雷达只能在东风-17接近目标时才能发现。 现在,东风-17成了中国国防的“撒手锏”,它的速度超过5马赫,从发射到击中目标,最多半小时,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基地,都在它的射程之内。 祝学军院士因此被称为“导弹之母”。 她拿到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,颁奖词里写着,她的研究“推动我国导弹武器实现跨越式发展”。 美国现在急了,他们加快了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,但多次试验都失败了,要么是发动机熄火,要么是无法控制变轨。 有美军专家在采访里说,他们至少落后中国5年。 说白了,祝学军院士的厉害之处,不在于造出了一款导弹,她是为中国打开了一扇门——让导弹从“按剧本走”变成“即兴发挥”。 这扇门,美国到现在还没找到钥匙。 这就是比导弹还可怕的女人,她用一支笔、一台计算机,给国家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盾。
让美国坐立不安的,不是高超音速导弹,不是水漂导弹,不是六代机,不是中国的超级航母
【11评论】【26点赞】
李有林
国之栋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