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2年,在上甘岭战场上,一位首长打电话到前线慰问战士们,却被通信兵怒怼打断,直言让首长说正事,当时在场的战士们都纷纷感到惊讶,一个通信兵怎么敢那样跟首长说话,他哪来的勇气?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 1952年,在朝鲜的上甘岭,炮火连天,一通从军部打到前线的慰问电话,竟被一名通信兵粗暴地打断了,电话那头,首长的话音未落,听筒里就传来一声怒吼:“首长,说正事,线要断!” 然而,军部参谋们面面相觑,一片死寂,在军令如山的战场上,一个普通士兵如此顶撞上级,无异于弥天大罪,可谁都没想到,这声怒吼的背后,是一个士兵用生命换时间的惊心动魄。 这名通信兵叫牛保才,此刻,在上甘岭597.9高地摇摇欲坠的坑道里,他正用肩膀死死顶住一根即将断裂的木梁,头顶的土石簌簌落下,美军炮火的密度超乎想象,电话线随时都会被再次炸断。 而这条线,是15军军部与主峰3连唯一的联系,此时的3连弹尽粮绝,全连仅剩二十七人,正用石头和工兵锹与敌人肉搏,唯一的指望就是这条电话线能传来命令和支援。 在外人看来,牛保才或许有些鲁莽,但他可不是个没分寸的人,这个山西晋城煤窑里长大的孩子,16岁参军,是通信连里出了名的“拼命三郎”。 就在半个月前,他修复另一段线路时,团长在电话里关心他伤得重不重,他也是一句顶了回去:“团长,我掉块肉没事,线通了您赶紧下令吧!” 事后,团长非但没处分他,反而在全团大会上表扬了他,说牛保才这样的兵,才是真把战友的命揣在怀里,他心里跟明镜似的,此刻首长一句温暖的慰问,远不如一梭子救命的子弹来得实在。 所以,当军长秦基伟的声音传来时,牛保才急了,他左胳膊刚被弹片削掉一块肉,鲜血正顺着袖子滴进手摇发电机里,滋滋作响。 而他另一只手攥着两截断了的线头,线皮早已烧化,只能用牙齿咬住滚烫的铜芯,嘴唇烫得直冒泡,他顾不上这些,对着话筒吼出了那句“催促”。 但电话那头的秦基伟只愣了一秒,立刻明白了前线的处境,简短地下达了炮火坐标指令,牛保才听罢,立即用牙撕开胶布去缠线头。 可血水浸透的铜丝滑得根本捏不住,情急之下,他竟把线头塞进自己胳膊的伤口里,用血肉的粘连来导通信号。短短五分钟的通话,他脚下的血浸透了三张电文纸。 而通话刚结束,阵地再次告急,电话线又被炸断,牛保才拖着伤腿爬出坑道,在黑暗中摸索着接线,不料右胸又中一弹,他撕开衣襟死死按住伤口。 这时却发现线头不够长了,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,让所有得知此事的人都为之震撼:他竟用牙齿咬掉自己左手三根手指的皮肉,将铜丝一圈圈缠在指骨上,用自己的身体做导体接通了线路。 然而,在强电流穿过身体的瞬间,他蜷缩在弹坑里剧烈抽搐,却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向话筒嘶吼:“开炮,覆盖,七号区……”炮兵指挥所听到的,是电流杂音中他牙齿磕碰骨节的咯咯声。 这整整47分钟,牛保才用这种常人无法想象的方式,先后接通了十一次关键通话,直到传达完最后一道命令,他再也支撑不住,随着坑道的塌方,身体永远定格在了那个攥着线的姿势。 在援军赶到时,3连幸存的战士守住了主峰,战士们在废墟中找到了牛保才的遗体,他左手指骨上还缠着铜线,右手紧握的断线钳已和血痂凝成一体,任凭卫生员怎么用力也掰不开。 在整理他的遗物时,人们在他贴身的口袋里,找到了一份被血浸透的入党申请书,背面密密麻麻记着电话线维修口诀:“断线接头要磨亮,湿手接线命不长。”怀里还有一块被摩挲得发亮的红绸平安符,上面绣着他的名字。 这种“怒怼”,在讲究绝对服从的军队里看似大逆不道,可在那一刻的上甘岭,它比任何客套的言语都更显赤诚。 这份勇气的来源,不是鲁莽,而是一个士兵对战友最深沉的责任感,他知道,自己的每一秒,都连着一个连队的生死。 【信源】牛保才英雄事迹核心档案(中国抗美援朝纪念馆藏)
1952年,在上甘岭战场上,一位首长打电话到前线慰问战士们,却被通信兵怒怼打断,
时光旧梦远
2025-07-27 20:41:30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