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4年,开国少将钟伟病重住院,大将黄克诚去看他。聊天时,黄克诚问钟伟,老家还

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-07-27 14:36:00

1984年,开国少将钟伟病重住院,大将黄克诚去看他。聊天时,黄克诚问钟伟,老家还有什么人没有?钟伟说:“儿女都在老家务农,还有三个孙子,两个孙女,也都在农村。 钟伟1911年10月出生在湖南平江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,从小就过着苦日子,家里穷,靠种地勉强维持。1928年他加入共青团,第二年就投身革命,1930年正式入党并参加红军。那时候他才19岁,就开始在部队里干活,一开始在红三军团做宣传工作,负责动员大家。长征时期,他跟着队伍走,担任红三军团第四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,负责鼓舞士气。长征路上条件艰苦,他和其他人一样,吃不饱穿不暖,但咬牙坚持下来了。抗日战争开始后,他转到新四军,在淮南地区打游击,担任团政委,指挥部队多次突围。1941年的一次战斗,他率队利用地形反击,保住了主力部队。 钟伟在解放战争中表现突出,1945年他随部队进入东北,担任东总第三纵队司令员。辽沈战役中,他指挥部队打锦州,突破敌人防线,立下大功。战后他升为军长,参与平津战役,继续推进。1949年后,他先后当黑龙江军区司令员和北京军区参谋长,负责训练和后勤。1955年授衔时,他得了少将衔,虽然有些人觉得低了点,但他继续干活。钟伟打仗风格猛,军中叫他“中国巴顿”,因为他敢冲敢拼,战术灵活。身上有53处伤疤,都是从战场上落下的。他一生参加过土地革命、抗日和解放战争,功劳不少,但从不张扬。 钟伟的性格直率,脾气火爆,在部队里有名气。1947年“三下江南”战役,他指挥部队打硬仗,反歼敌人几个师。那时候他当纵队司令,领导东野第三纵,战绩好。进东北后,他从师长升到军长,带队打了很多胜仗。钟伟不光会打仗,还注重纪律,教育士兵遵守规矩。授衔后,他觉得少将低,但也没闹腾,继续在岗位上贡献。晚年他身体出问题,1982年去北戴河养病,回北京时坚持坐车,不坐飞机,怕浪费。1984年住院时,张震来看他,发现他没用轮椅,他说不想麻烦医院。他的老部下是医院领导,但他没要特殊照顾。 1984年钟伟住院,黄克诚来探望。黄克诚问起钟伟老家亲人,钟伟说儿女都在农村务农,还有三个孙子和两个孙女也留在乡下。黄克诚听了后竖起拇指,说钟伟了不起,廉洁。这事不是随便说说,钟伟确实没让家人沾光。他有六个儿子,全都留在老家当农民,没转到城里。钟伟自己生活简单,从不搞特殊化。黄克诚和钟伟是老战友,知道他这作风是从小养成的。钟伟一直教育后代要自力更生,不靠关系。这次聊天,钟伟的回答体现出他一生的原则:不给家人开后门,保持本色。钟伟的廉洁在军中传开,大家都佩服他不贪不占。 钟伟住院后,病情没好转,6月24日他在北京逝世,73岁。他留下的遗嘱简单明了:不要补发任何薪金,因为儿子们都能自立,不欠账;电视机和冰箱上交作为党费;不要办追悼会和告别仪式,骨灰撒在平江天岳书院,那是他起义的地方。遗嘱复印多份,分给每个子孙保存。家属整理遗产时,只找到一口草绿色木箱,长60厘米宽50厘米高30厘米,里面有条绒裤和一件背心,外加箱盖上的中日文标签,看是旧军用物品。钟伟没留钱财房产,就这些东西。他的遗产反映了他一生清贫作风,没给后代任何物质财富。 钟伟的后代继续在农村生活,儿子们务农,孙子有的卖水果为生,没靠爷爷的地位谋职。钟伟生前就坚持让他们回家种田,不走后门。孙子被发现摆摊时,引起媒体注意,但他们过得像普通人。钟伟的教育影响深远,他的子孙遵守遗嘱,守护简单遗产。钟伟一生两袖清风,功勋卓著,却从不求回报。他的故事在党史中占一席,激励后人。他的骨灰撒在起义地,象征他回归根基。钟伟的离去,让大家记住一个真正为民的将军。

0 阅读:170

猜你喜欢

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

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

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