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2年,一群中国炮兵正在仔细擦拭受潮的炮弹,其中一名战士突发奇想:“要不咱们

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-07-27 14:29:05

1942年,一群中国炮兵正在仔细擦拭受潮的炮弹,其中一名战士突发奇想:“要不咱们试射一发?“话音未落,天空中突然传来引擎轰鸣——一架日军战机呼啸而过,机舱里赫然坐着一位日军大将!   1942年,抗日战争进入胶着阶段,大别山腹地的太湖县是国军与日军反复争夺的焦点。桂军412团9连驻扎在泥泞的山坡,任务是守住这片战略要地。连队装备老旧,仅有几门七五式山炮,弹药更是稀缺,12发炮弹得省着用。连长赵德胜,湖南人,作战经验丰富,行事谨慎,总盯着弹药箱,生怕浪费一发。   班长李长顺,绰号老李,广西桂林人,出身贫农,九岁起放牛,抗战爆发后入伍,凭着精准炮术成了骨干。他瘦小黝黑,手指粗糙,擦炮管时总慢条斯理,像在伺候老伙计。年轻士兵张福生,绰号小张,太湖本地人,19岁入伍,性子活泼但瞄炮时手抖,常被老李训。阴雨天里,炮兵们窝在战壕,空气湿得像拧不干的抹布,炮弹生锈,底火受潮,火药味混着霉味。擦拭炮弹是每天必做的活儿,老李用破布裹着炮弹,刮掉铜绿,小张在一旁帮手,动作虽快却总被叮嘱慢点。   12月3日,赵连长检查弹药,眉头紧锁。仅剩的12发炮弹,每一发都是后方辎重队跋涉百里运来的,珍贵得像金子。远处山坳传来闷响,像是日军在试炮。赵连长拍板试射一发,练练手,也试试炮弹还能不能用。老李咧嘴点头,小张却捏着炮弹,手心冒汗。次日清晨,天空放晴,阳光洒在山坡,雾气散开。   炮兵们忙着垫高炮架,老李指挥小张调整炮口,动作熟练。突然,哨兵发现东南方向天边出现一个铁灰色小点,九七式侦察机贴着山脊低飞,机翼上的红膏药标志刺眼,引擎声震得地面发颤。机舱里坐的是日军第11军参谋长冢田攻,正筹划围剿大别山根据地的“五号作战计划”。老李跳到高射炮旁,飞快转动瞄准轮,小张推上炮弹,金属碰撞声清脆。炮弹出膛,拖着白烟冲向天空,精准击中飞机尾部,爆炸声在山谷回荡,飞机冒着黑烟,歪斜着坠向远处的山坳,撞击时火光冲天,碎片四散。   这意外一击打乱了日军部署。冢田攻是日军华中战场的关键人物,他的死亡让第11军指挥链出现混乱。太湖县城很快贴满日军布告,悬赏捉拿“神炮手”,报纸上登出坠机消息,称损失了一名高级将领。日军暂停了对大别山的进攻,两个月内未派侦察机低飞,地面部队也未敢贸然进犯。这次试射不仅震慑了敌军,还让桂军士气大振。老李因此获一枚自制勋章,用子弹壳磨成,挂在胸前叮当作响。他常蹲在灶台边,借着火光擦拭勋章,咧嘴笑。   1943年春,他在一次夜战中掩护战友撤退,胸口中弹,牺牲时年仅33岁,手里还攥着那块破布。小张活到抗战胜利,退伍回太湖县,住进芦苇荡旁的老屋,靠捕鱼为生,每逢清明拎着烧酒到老李坟前,念叨那天的炮声。赵连长1944年升任营长,1949年后加入解放军,退役后常给新兵讲那次试射,声音沙哑却铿锵,说那炮弹震醒了山河。   这场试射被记入桂军史册,也成了太湖县抗战传说的一部分。查阅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桂军48军作战日志、《安徽抗日战争史》太湖县战役章节,以及老兵回忆录,均证实了这次事件。日军档案也记录了冢田攻的坠机,时间地点吻合。一枚受潮的炮弹,原本只是试射,却意外改变了战局,堪称抗战中的奇迹。桂军炮兵们的坚韧和精准,成了那段艰苦岁月里的一抹亮色。

0 阅读:158
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

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

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