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,陈祥榕壮烈牺牲后,部队首长询问其母有什么需要关照的,岂料女人张口就让

久古说体育 2025-07-27 00:18:22

2020年,陈祥榕壮烈牺牲后,部队首长询问其母有什么需要关照的,岂料女人张口就让在场的人惭愧不已,“我的儿子,在战斗中是否表现得勇敢?”网友:古有岳母刺字,精忠报国,今有陈母问勇,驱逐外寇! 2020年夏天,福建屏南的一个普通农家小院迎来了解放军的慰问,也迎来了一则令人心碎的消息,年仅十九岁的陈祥榕,在遥远的边境冲突中英勇牺牲。 当部队首长踏进他家门时,屋子里已经一片泣不成声。 母亲姚久穗早已泪流满面,年迈的奶奶更是哭的说不来话。 大家都在猜,母亲会不会提出什么要求? 比如赔偿、补偿、今后的生活安排…… 但出人意料的是,姚久穗哽咽着抬起头,只问了一句:“他打仗的时候,勇敢吗?” 这句话一下子让在场所有人都沉默了。 没有索要,也没有抱怨,她只想知道:儿子有没有不负军装、顶住危险。 首长点头,回答她四个字:“勇冠三军。” 为什么在失去儿子的那一刻,一个母亲最关心的,不是物质保障,而是他有没有勇气? 答案或许藏在陈祥榕成长的点点滴滴里。 姚久穗家境并不富裕,十三岁那年,父亲被查出癌症,母亲为了挣钱去了海南打工,家里只剩他、姐姐和年迈的奶奶。 从那时起,这个还没长开的少年,就开始学着照顾病重的父亲。 每晚默默给父亲按摩,缓解病痛。 父亲去世后,陈祥榕没哭闹、没怨天尤人,而是更默默地撑起了这个小家。 陈祥榕知道,只有靠自己,才能改变命运。 上高中那会儿,陈祥榕听说参军既能报国,又能减轻家里负担,这让他燃起了希望。 每天天没亮就起床跑步,操场成了陈祥榕的训练营。 虽然身体条件一开始不算好,但陈祥榕一咬牙,一关关地挺了过来。 2019年,陈祥榕终于穿上了军装,成了他梦想中的兵。 到了部队,新兵连的训练强度很大,陈祥榕个头不高、体能也不是最出众,但他总是最晚离开训练场的人。 别人睡觉,他加练,别人休息,他还在苦练射击和负重跑。 干部和战友都记得他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。 陈祥榕跟班长说过一句话:“我说了要做到,就一定会做。” 后来选驻地,陈祥榕毫不犹豫报了边疆部队。 陈祥榕知道那儿条件艰苦,也知道危险随时可能发生。 但他说:“军人就要去最需要的地方。” 于是,陈祥榕被分到西部边境,驻守在气候极端恶劣的高原地带。 中国的边境线很长,局势也一直紧张。 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想象,有人就在那样的地方,默默守护着国家。 2020年6月,外军突然违反协议,越界挑衅。 我方人数处于劣势,团长祁发宝在混战中头部受伤。 陈祥榕本该负责后方支援,但当他看到战友被围,陈祥榕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。 陈祥榕高举盾牌,顶住敌人扔来的棍棒和石块,拼死保护战友。 在一次次围攻中,陈祥榕寸步不退,最终为战友们的突围付出了自己的生命。 陈祥榕用十九岁的青春,挡住了敌人的进攻,也守住了军人的信仰。 陈祥榕生前写下过一句话:“清澈的爱,只为中国。” 这简短的一句话,就是他生命最真实的写照。 消息传回家乡,母亲没有跟部队提任何条件,只有一个念头:他有没有尽到作为军人的责任。 姚久穗用那一句“他勇不勇敢?”告诉所有人,她的儿子,即使牺牲,也要无愧于这身军装。 古时岳母在儿子背上刺下“精忠报国”,今天的陈妈妈用一问“勇否”传承了同样的家国情怀:国家利益高于一切。 弟弟走后,原本是律师的姐姐陈巧钗毅然辞去城市的工作,报名成为军队文职。 她说:“弟弟守护的东西,我愿意用另一种方式继续传承。” 陈巧钗经常走进校园,给孩子们讲弟弟的故事。 提起弟弟时,陈巧钗总会哽咽,但她坚信,烈士不该被遗忘。 每年弟弟生日那天,陈巧钗会带着炸鸡、蛋糕和可乐去墓地,仿佛他还活着,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。 陈祥榕永远停留在十九岁,但他的精神却没有停下。 陈祥榕的名字写进了教材,他的故事被搬上舞台。 在新疆和田,战友们为陈祥榕种了一棵树,还立起一块写有那句“清澈的爱,只为中国”的纪念碑。 后来,当地还把一条路命名为“问勇路”。 揭牌那天,母亲姚久穗也到了现场。 看着整齐列队的战士,姚久穗轻抚着路牌上儿子的照片,仿佛那熟悉的笑容又回到了她眼前。 陈祥榕虽然离开了,但他的那份勇敢,将继续影响无数人。 信源:光明网

0 阅读:63

评论列表

梁子湖渔夫

梁子湖渔夫

3
2025-07-27 01:37

一个伟大的母亲,培养的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[点赞]

用户15xxx77

用户15xxx77

2
2025-07-27 01:50

英雄也!敬礼🫡🫡🫡🫡

久古说体育

久古说体育

欢迎关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