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,墨西哥不讲信用撕毁中国300亿高铁订单,2.7亿违约金只赔了810万,可恨的是不到1年,墨西哥再次毁约,而在2020年,墨西哥终于发现这个项目没中国不行,又找上了门来,我国答应了吗? 2014年,中国高铁首次出海时,原本是一次充满希望的尝试。 中国铁建带领团队竞标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的高铁项目,合同金额高达270亿元人民币,代表着中国基建进军海外的标志性一步。 可惜,好景不长,墨西哥方面在宣布中标后三天,突然宣布取消合同,最终只赔了810万元人民币,连违约金的一小部分都没能赔偿。 这对中方团队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。 为了争取到这个项目,400多人的团队在短短两个月内拼尽全力,提交的标书重达2.1吨。 然而,他们的努力换来的却是墨西哥交通部的一纸声明:“招标程序存在争议。” 尽管合同中规定了2.7亿元的违约金,墨方似乎并不打算承担。 中国铁建随即启动了法律程序,国家发改委也公开表示遗憾,但墨西哥依旧态度强硬。 后来有分析认为,这次背弃背后或许有地缘政治的因素。 墨西哥作为美国的邻国,美国并不欢迎中国在拉美的扩张,甚至有传言称,美国国会为此专门召开听证会,讨论如何阻止中国高铁进入拉美。 于是,墨西哥的毁约不仅是商业上的失败,也被认为是政治博弈的牺牲品。 然而,墨西哥的举动并未给他们带来好运。 2015年,他们宣布重新招标,尽管中方团队带着前次的教训重新参与,但不到三周,墨西哥政府再次宣布项目“无限期搁置”。 这让中国企业彻底失去了信心,彻底看清了墨西哥的信誉问题。 墨西哥以为没有中国就能找到其他选择,于是他们转向了德国的西门子和法国的阿尔斯通等欧洲巨头。 可这些公司的报价不仅比中方贵了40%,而且工期也延长了两年。 墨方最后还是签了合同,但欧洲公司施工时频频出问题:材料价格上涨、环保组织抗议、工程进度缓慢。 到2016年,墨西哥不得不再次取消合同,这次甚至连违约金都没给,原因直接归结为“不可抗力”。 这下,墨西哥彻底搞砸了。 原本计划2017年通车的高铁,直到2023年仍然没有完工,甚至连路基都没建完。 欧洲公司撤离后,墨西哥当地的承包商在高铁技术问题上束手无策,工程进展停滞不前,民众对交通拥堵的抱怨也越来越大。 此时,墨西哥终于意识到,没有中国的技术和资金,他们的高铁项目根本无法推进。 到了2020年,墨西哥别无选择,只能再次找上中国。 这一次,墨方不仅希望重启高铁项目,还提出了其他合作,包括玛雅铁路和地铁改造等项目。 墨西哥交通部长甚至公开表示:“现在我们明白了,建高铁必须依赖中国的技术和资金。” 不过,经历了两次失败后,中国企业这次可不会轻易答应。 中方开出了新的合作条件:首先,墨西哥必须支付拖欠的2.7亿元违约金,经过一番谈判,墨方终于支付了。 其次,中方要求在项目中占据更多控制权,并确保所有项目都使用中国的技术标准。 更重要的是,所有项目必须提前支付20%的预付款,并引入第三方仲裁机构保障利益。 在新的框架下,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 中国交建成功中标玛雅铁路的第一标段,并在2024年1月顺利通车。 新的铁路将沿线城市间的车程缩短到4小时,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。 中国中车也拿下了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改造项目,并在当地建立工厂,促进了就业。 虽然最初的高铁项目被拆分,但通过技术输出和设备出口,中国企业依然在墨西哥占据了主导地位。 而最讽刺的是,2020年墨西哥再次启动铁路招标时,曾经的竞争者西门子和阿尔斯通都选择退出,最终愿意接盘的,依然只有中国企业。 这次风波让中国在海外基建战略上变得更加成熟。 中国不再单纯追求大单,而是通过技术锁定、风险共担来掌控主动权。 如今,虽然有些墨西哥工人抱怨“中国标准太严格”,但大家都明白,没有这些标准,他们的铁路可能连轨道都铺不好。 这场围绕高铁展开的博弈,不仅是一堂商业信誉的课,也为国际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范本。
2014年,墨西哥不讲信用撕毁中国300亿高铁订单,2.7亿违约金只赔了810万
久古说体育
2025-07-24 22:11:34
0
阅读: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