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妻俩双双中毒急救!全网仍在热卖,紧急提醒:都是假的 近日,一则关于网购菌种引发中毒事件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。一位四川的村民在网络平台购买了所谓的“鸡枞菌”菌种,结果种出来的却是有毒的菌类,导致家中两位老人紧急送医。 事件始于朱仕春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一则推销鸡枞菌种的广告后,花费9.48元购买了三包菌种。收到商品后,她按照卖家的指引,将菌种撒在家门口的大树下。包装袋上标明的是“家庭蔬菜种子”,里面装的是黑色的小颗粒。朱仕春相信这是可以用来培育鸡枞菌的种子,便在十天后看到地面长出了几朵菌蕾。 不料,在7月11日准备晚餐时,她采摘了三朵成熟的菌子用来煲汤。当天深夜,她和老伴出现了严重的头晕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紧急送医后,医生诊断为由胃肠炎型毒蘑菇引起的中毒。经过三天的治疗,两人得以出院,但仍需持续观察恢复情况。 事后,店家迅速将相关商品下架,但在网络上仍能找到多家类似的商铺在售卖“鸡枞菌”菌种,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,销量也从几百到上万单不等。消费者询问菌种是否可以食用时,商家多以“是的”作答,声称只需简单的播撒和浇水即可。 然而,专家指出,网上所售的“鸡枞菌”菌种基本上都是假货。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的李小林表示,目前国家尚未发放鸡枞菌的生产许可证,因此市场上的所谓“鸡枞菌种”大多是虚假产品。实际上,真正的鸡枞菌难以通过人工培育获得,所谓的菌种多为其他可食用菌的菌丝体或是野生菌孢子,极有可能掺杂有毒菌种。 法律专家也提醒,涉事商家涉嫌虚假宣传,可能构成违法行为。根据相关法律,商家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误购并发生中毒,责任应由其承担。消费者在购买此类菌种时应提高警惕,避免陷入误导。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,若因销售有毒菌类造成中毒,消费者有权索赔,赔偿金额可达商品价值的十倍,最低不低于一千元。 此外,若商家明知所售菌种非鸡枞菌或无法人工培育,仍进行虚假宣传,可能涉嫌诈骗罪或其他刑事责任。一旦因误食毒菌导致严重后果,还可能面临故意杀人或过失致死的刑事指控。 总之,网络平台上的菌类产品应引起重视,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,避免因虚假宣传和劣质产品带来的健康风险。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,打击非法销售有毒菌类的行为,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和生命安全。鲜鸡枞菇 吃菌儿中毒 松鸡枞菌 农家鸡枞菌 菌子中毒 来源综合:春城晚报、央视网、封面新闻、扬子晚报、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
夫妻俩双双中毒急救!全网仍在热卖,紧急提醒:都是假的 近日,一则关于网购菌种引
唯一社
2025-07-26 17:15:14
0
阅读: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