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将军府里,一壶茶刚沏好,府门口却传来通报:河南尹李胜前来求见。司马懿没动声色,

幻彩梦境游 2025-07-26 00:08:22

大将军府里,一壶茶刚沏好,府门口却传来通报:河南尹李胜前来求见。司马懿没动声色,低头一听,瞬间眼神发冷。他不是简单应付,而是立刻换了副模样,弄乱衣衫,躺倒床榻,还招来侍女“演戏”。这一躺,躺出了全局翻盘的机会。看似软弱,实则深谋。李胜的这一面之缘,不仅让曹爽彻底松懈,也让权力天平朝着司马懿倾斜。 大将军曹爽执掌朝政,风头正劲;而太傅司马懿则已年过七旬,称病家中,看似日薄西山。 谁都以为,老人退了。可惜,真正的退不是不动,而是蓄力。司马懿这个“病老头”,表面服软,实则在暗中布线。他的两个儿子,司马师、司马昭,悄悄掌兵带队,一点点在朝中打开局面。 而此时的曹爽,正大刀阔斧搞改革,推亲信、踢对手,把持朝政,还限制司马懿的动作,表面尊敬,实则暗防。 朝堂之上,明争暗斗。司马懿却一点反应没有。他不弹劾,不请命,不辩解,连朝都不常上了。 直到这一年,突然传来一件事:河南尹李胜要去荆州,临行前,被曹爽安排顺道“看看”太傅身体状况。 这不是问候,是探病,是试探。李胜的眼睛,是曹爽的望远镜。看你还能不能动,看你会不会死。 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,立刻明白了。机会来了。他要“演”,而且要演得够像,演得够狠。 这天,李胜踏入府门。刚走到院里,就闻见一股淡淡药味,空气凝重。仆人低头,侍女神情紧张,整个大将军府仿佛正在守灵。 等进了主屋,他更惊了。 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,衣衫不整,头发散乱。两个侍女扶他起身,他连碗都端不住,粥流了一身,嘴唇泛白,呼吸微弱。 屋里没笑声,没招呼,只有咳嗽和呻吟。 李胜试着问话,司马懿耳朵装聋;再说一遍,他强撑回应,却话说一半就咳个不停。李胜问他:“听说您身体不好,我正要去荆州路过——”话没说完,司马懿故意装作没听清,说:“你要去并州?”语无伦次,眼神飘忽。 李胜愣住了。 太傅这是老糊涂了?连话都听不清,连地名都搞错? 临走时,司马懿强撑着坐起,说了句“恐不久人世,不能再见”,手一挥,又昏昏倒下。 李胜心里基本定了:这人,废了。 回京后,他把见闻详细汇报给曹爽,说司马懿已无复当年之勇,整个人像是快入土的模样。 曹爽听后如释重负。老狐狸终于熬不住了?太好了。 但他不知道,司马懿在府里刚吃完粥,已经换好衣服,坐在书桌前,派人悄悄通知司马师,加快准备。 演得越像,敌人越松懈。越松懈,反击就越有效。 李胜回来那日,是个晴天。曹爽大笑,说太傅老矣,可以安心治国了。 他以为权力没有敌人了,开始大规模调整兵力、调动亲信,甚至任用兄弟、亲戚掌要职。 朝中老人多有反对,可曹爽不以为然。他认为,只要司马懿不动,天下就不会出乱子。 司马懿果然不动。他不说话、不请命,连门都不出。消息送出去,也都说他“病入膏肓”。 可实际上,洛阳城中一些关键节点,已经悄然生变。司马师掌控的兵部悄悄调换了一批值守将校,司马昭打通了北军营指挥。 整个局面,就像一张大网,一点点收紧。 而曹爽,还在以为自己掌控一切。他带着皇帝出城扫墓,防备几乎为零。 所有人都以为,司马懿已经“不在棋盘上”了。没人知道,他其实早已准备好了“最后一手”。 249年正月初六,天还没亮。司马懿亲自披甲,召集兵马,封锁洛阳城门。 当天,曹爽护送少帝曹芳离京前往高平陵。城中无主,大权空悬。 司马懿一声令下,占领北宫、封锁朝堂、控制武库。他拿出一份早就起草好的诏书,以“曹爽图谋不轨”为由,号令禁军执行“清君侧”。 短短一天,城中尽归掌控。 等曹爽反应过来,洛阳已经进不去了。他犹豫不决,试图讲和,却被司马懿玩了一招“诱降”。 最终,曹爽放下兵权,司马懿却并未放人。他趁机定罪,一纸文书,将曹爽及其党羽全部处决,连其亲族都未能幸免。 兵变结束后,司马懿没称王、没加爵,只说自己“奉命行事”,恢复平静。 可天下人都知道,魏国真正的掌权者,换人了。 从那一日起,三国局势悄然倾斜,司马氏一步步向帝位靠近。高平陵之变,不只是一次夺权,更是晋朝奠基的第一块石头。

0 阅读:21
幻彩梦境游

幻彩梦境游

幻彩梦境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