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微风]1953年怒江大桥建成时,一个排长纵身跳入江中壮烈牺牲。时至今日,怒江大

槐树芳草涯 2025-07-25 08:05:54

[微风]1953年怒江大桥建成时,一个排长纵身跳入江中壮烈牺牲。时至今日,怒江大桥不允许停车和拍照,全程有武警守卫,往来的车辆经过时都会鸣笛以示敬意。 1953 年,新中国刚成立不久,百废待兴。西南地区交通闭塞,严重制约着边疆与内地的联系。为了打通这一交通命脉,怒江大桥的建设工程紧急上马。 那时的建设条件,用“艰苦卓绝”形容毫不为过。怒江两岸,山势陡峭如削,峡谷幽深不见底,江水奔腾咆哮,声震数里。施工场地狭小,物资运输极为困难,很多材料都要靠人力肩挑背扛。 技术方面,也远不如现在先进,很多工作只能依靠建设者们的双手和简单工具来完成。但即便如此,建设者们没有丝毫退缩,他们带着建设祖国的满腔热情,一头扎进了工地,日夜奋战。 在紧张的施工过程中,一位年轻的排长格外引人注目。他经验丰富,指挥若定,对待工作一丝不苟,对待战友关怀备至,深受大家的尊敬。然而,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,打破了一切的平静。 一天,桥墩浇筑作业正在紧张进行。突然,用来浇筑的大型混凝土漏斗发出异常声响,一块模板毫无征兆地脱落。 紧接着,大量混凝土如脱缰野马般即将倾泻而出。这要是控制不住,不仅刚刚的浇筑工作将毁于一旦,周边施工的战友们也会面临巨大危险,整个桥墩的稳定性更是岌岌可危。 千钧一发之际,排长大喊着让战友们迅速撤离危险区域。而他自己,却毅然决然地冲向漏斗。他试图用自己并不强壮却无比坚毅的身体,堵住那可怕的漏洞,阻止混凝土外流。 可混凝土的冲击力太过强大,他的身体渐渐支撑不住,被混凝土一点点裹挟。在众人惊恐的呼喊声中,他随着混凝土一起,坠入了波涛汹涌的怒江。 战友们疯了似的想要营救排长,可怒江的水流太急了,就像一头愤怒的野兽,瞬间将排长的身影吞噬。 救援行动困难重重,大家只能眼睁睁看着排长消失在江水中,悲痛如潮水般淹没了每一个人。 尽管遭遇如此沉重的打击,建设者们没有被悲痛打倒。他们化悲痛为力量,将对排长的缅怀化作前进的动力。因为他们知道,排长是为了大桥建设牺牲的,只有早日建成大桥,才是对排长最好的告慰。 于是,他们咬着牙,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建设中。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拼搏,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,1953 年,怒江大桥终于建成通车了。 大桥建成后,排长的英勇事迹在部队和当地群众中迅速传开,人们被他的自我牺牲精神深深打动。 为了纪念这位英雄排长,也为了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建桥历史,怒江大桥有了特殊的规定——不允许停车和拍照,全程有武警守卫。 同时,来往的车辆为了致敬这位排长,他们都会自发地鸣笛,这一约定俗成的习惯延续至今,日复一日,从未间断。 如今,怒江大桥依然横跨在怒江之上,它不仅仅是一座连接两岸的交通设施,更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。它见证了当年建设者们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。 每当人们看到这座大桥,听到那响亮的鸣笛声,就会想起那位排长,想起那段热血与牺牲铸就的岁月。

0 阅读:2
槐树芳草涯

槐树芳草涯

槐树芳草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