鸠占鹊巢?妥妥的“农夫与蛇”!加拿大来自中东过来的难民(新移民)自信满满,骄傲地

红尘里面看 2025-07-17 21:50:19

鸠占鹊巢?妥妥的“农夫与蛇”!加拿大来自中东过来的难民(新移民)自信满满,骄傲地向媒体炫耀自己族群的优势:爆炸式增长的人口,而加拿大人口严重下滑。他毫不客气毫不避讳地表示,若干年后,加拿大就彻底属于自己这些新移民,以后这里的一切就是自己族群说了算,一切由自己族群主导,教法也将会替代这里的律法。 2025年春天,加拿大统计局公布的一组数据让不少本地人皱起了眉头。第一季度全国人口只增加了2万多人,增速跌到了近五十年最低,安省和BC省更是出现了罕见的人口负增长,分别少了五千多和两千多人。 这是自1951年有记录以来,这两个省份遭遇的最大季度人口流失。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加拿大的难民群体数量却在持续攀升。 截至2025年4月,寻求庇护者和相关群体的数量已经连续13个季度增长,总人数达到47万多,创下了历史新高。 其中,来自中东地区的难民群体尤为引人注目,他们不仅数量在增加,人口增长速度更是远超本土居民。 这一切的背后,离不开加拿大近年来的难民接收政策。 作为西方阵营的一员,加拿大一直承担着接收难民的国际责任。 去年一年,这个总人口刚过4000万的国家就接收了5万名难民,平均每800个本地人就要“供养”一个难民。 起初,政府觉得这些难民能补充劳动力市场,但现实却和预期有很大差距。 中东难民来到加拿大后,能享受到不少福利保障,一个五口之家刚到就能拿到8326美元的一次性安家费,之后每个月还有合计4199美元的各种补贴,折算成人民币差不多3万元,平摊到每个人头上有6000元。 如果暂时不想安家,还能住酒店,每月额外拿6300美元,这相当于加拿大普通白领的税后收入。 这些福利足以让他们衣食无忧,甚至比不少本地工薪阶层过得轻松。 在这样的保障下,中东难民群体的人口增长速度很快。 有媒体拍到,一位中东难民在接受采访时毫不掩饰地炫耀,说他们族群的人口一直在“爆炸式增长”,而加拿大本地人要么不生孩子,要么生育率越来越低。 他直言不讳地表示,再过些年,等他们的人口数量足够多,加拿大就会彻底属于他们这些新移民,到时候这里的一切都要由他们族群主导,连律法都要换成他们的教法。 这番话让不少加拿大人感到不安,而这样的情绪早有积累。 本地居民辛辛苦苦纳税,到头来税款却大量流向难民福利,自己的生活成本却在不断上涨。 加拿大主要城市的房价和租金这几年一直飙升,安省和BC省的人口流失,很大程度上就和高生活成本有关。 现在看到难民不仅享受高福利,还对未来有这样的“规划”,网络上的不满声音越来越多。 其实加拿大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。 2024年起,政府开始调整移民政策,降低新移民和留学生、外籍劳工等临时居民的配额,目标是到2027年把临时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降到5%左右。 疫情期间,加拿大因为劳动力短缺曾大幅放宽入境政策,但现在经济形势变了,社区和基础设施跟不上人口增长,不得不暂停人口扩张,让发展回到健康轨道。 可政策调整似乎没挡住难民群体的增长势头。 难民申请数量还在增加,目前还有近20万申请在等待处理,同时,难民群体的生育率明显高于本土居民,再加上持续的新申请获批,他们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。 有华人志愿者曾提到,帮难民安顿时,对方开口就问补贴怎么这么少,啥时候能拿到钱,完全没有感恩的态度,反而觉得这些福利是“应得的”。 这种状况让加拿大的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。 住房短缺问题因为难民涌入更加严重,本地居民找房更难了,社会福利体系承受着巨大压力,财政负担越来越重,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在生活习惯、价值观念上的差异,也让社会融合变得困难。 有人坚持要讲人道主义,继续接纳难民,也有人觉得应该先保障本地人利益,收紧难民政策。 加拿大现在面临的困境,其实是难民与移民潮危机的集中体现。 一边是本土人口增长乏力、甚至流失,另一边是难民群体人口快速增加且态度强势。 当福利投入没能换来预期的贡献,反而让部分难民产生“主导未来”的想法时,如何平衡人道主义责任和国家自身利益,成了摆在加拿大政府面前最棘手的问题。 而这样的矛盾,恐怕还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持续影响这个国家的发展。 对此,你有什么看法?

0 阅读:0
红尘里面看

红尘里面看

红尘旧梦情难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