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#浙江67岁阿姨晒背两小时脑出血##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天灸晒背#】错过就要等一年

大皖新闻 2025-07-17 15:24:02

【#浙江67岁阿姨晒背两小时脑出血##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天灸晒背#】错过就要等一年的好事,你做了吗?

今年是闰六月,虽说7月20日才正式入伏,但全国多地早已被一轮又一轮的高温笼罩。当大部分人被热得头晕脑胀时,却有一群人在 “享受” 这份 “天时”,他们争分夺秒地做着一件养生大事 —— 晒背。毕竟错过这时节,可要再等上一年!

三伏天晒背又称 “天灸”,是这两年走红的养生方式。中医认为,三伏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期,此时通过温补、驱寒等方式调理体质,能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,减少秋冬季因体寒引发的疾病,这也是 “冬病夏治” 的原理所在。

“天灸” 与中医理疗中的 “艾灸” 相对应,只不过它无需点燃艾绒生热,而是借助太阳的能量为身体补充阳气,因而被视作 “老天爷给的补药”。

为什么要晒背部呢?“武侠小说里说‘打通任督二脉’,在中医世界里,人体后背脊柱中间这根就叫督脉经,认为是阳气汇聚的地方。”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陆城华解释,人体背部有督脉和膀胱经两条重要的阳经,晒背可借助自然界的阳气,驱散体内寒湿,改善手脚冰凉、关节疼痛、脾胃虚寒等问题。

只是入夏没多久,多地就曝出了有人因晒背被送进医院的新闻。

最令人揪心的是浙江一位67岁的阿姨,听说 “晒背能祛湿治病”,便在中午时分趴在空地上晒了两个钟头,结果回家后昏迷不醒。紧急送医后,才发现是动脉瘤脑出血,还形成了危险的脑疝。经过紧急开颅手术清除淤血,阿姨的性命虽保住了,但康复之路还很漫长。

明明是“养生大法”,为何最后变成了“送命题”?这给大众敲响了警钟:别把 “天灸” 简单理解成 “烤验”。

高温暴晒会伤害皮肤,可能引发日光性皮炎等皮肤问题;对有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,高温也暗藏巨大危险。若暴晒时间过长,还可能引发热射病,其黄金抢救时间仅有一小时,危险程度极高。

那么,如何让天灸晒背真正起到养生作用呢?

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体质能否耐受高温,其次要掌握好晒背时间和紫外线强度,最重要的是要关注自身感受。

医生提醒,一旦出现头晕、恶心、心慌、大量出汗或不出汗、浑身发烫等情况,可能是出现了中暑甚至热射病等危急状况,此时要赶紧转移到阴凉处,喝水、降温,情况严重时马上拨打 120,千万别让 “晒背” 变成 “晒命”。

这两年养生热潮涌动,一系列网红 “养生大法” 接连出现,比如保温杯里泡枸杞、矿泉水里泡人参、抱冬瓜睡觉、坐石墩子治妇科病等。

有些被社交媒体广泛传播的 “古老养生智慧”,让很多人深信不疑,甚至称 “现代医学治不了的病,老祖宗早就教给我们了!”

中医的本质是生活哲学,它的伟大在于 “天人合一” 的养生理念,强调顺应天时生活,与自然和谐相处,努力达到个体的平衡;还在于 “辨证施治” 的个性化方案,同样的症状,因体质不同,可能需要的诊疗方案也不同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医大师王琦将人的体质分为九型:平和质、阳虚质、阴虚质、气虚质、痰湿质、湿热质、血瘀质、气郁质、特禀质,这为中医辨体、辨病、辨证相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。

真正的良医,高明之处就在于能精准辨别患者体质,进而调整方剂用量、定制个性化诊疗方案,不会一概而论。

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,这就需要多学习:了解自己的体质,调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,关注情绪变化,认真生活就是最好的养生。(安徽时评)

0 阅读:3
大皖新闻

大皖新闻

真相·真情·真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