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感觉中国的学生越来越像二十年前的日本学生。 这话不是没有道理。 当年的日本,经济高速发展了一整代,造就了一批在“苦难+希望”中成长起来的“昭和男儿”——他们拼命努力、忠诚踏实,代表着勤奋与责任感。可等泡沫破灭,生活越来越优渥、环境越来越“平”,一代又一代学生开始变得温和、内敛、逃避现实,最终被戏称为“平成废柴”。 而现在的我们,是不是也有点像了? 中国高速发展了四十年,第一代吃苦耐劳的家长把孩子推上了“好好学习”的轨道。但到了这一代,很多学生开始问:“为什么要那么拼?” “我努力又怎么样?” “我想躺。” 你去大学校园看看,“没意思”“太累了”“卷不动了”是高频词。你再看看网络热词,“摆烂”“自我放逐”“能混就混”成了部分青年的主流情绪。 这并不是说今天的年轻人“不行了”。 相反,他们的视野更广,表达更自由,拒绝被规训,也开始反思“成功”的意义。但不得不承认的是,在面对压力和竞争时,很多人选择了回避,而不是硬扛。 就像当年的日本,“少年强”的口号越来越少,取而代之的是“别太累”“开心就好”。 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复制日本的轨迹,但我们也确实走在类似的十字路口。 问题不是“学生废不废”,而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年轻人? 只会读题的考试机器,还是扛得住现实、撑得起梦想的新一代“令和男儿”? 我们离答案,还远着呢。
中国学生正在走日本的老路
抽烟不喝酒饮茶不读书
2025-07-14 01:13:35
0
阅读: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