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忠谋放出狠话:如果我们想扼杀中国芯片,中国企业毫无还手之力
张忠谋这番话,可不是随便说说。作为台积电的灵魂人物,他把这家公司从零做到全球芯片代工的龙头老大,见识过半导体行业的风风雨雨。 他的底气,来自对技术和供应链的深刻洞察。中国芯片产业这几年确实突飞猛进,但跟国际顶尖水平比,还有不小差距。张忠谋看准了这一点,才敢放出这样的狠话。 先说技术。造芯片不是盖房子,简单堆砌材料就行。这玩意儿复杂得要命,光刻、蚀刻、掺杂,每一步都得精益求精。尤其是光刻机,简直是芯片制造的“心脏”。 目前顶尖的光刻机技术捏在荷兰ASML手里,而台积电跟ASML是老伙计,合作多年,技术上占尽优势。中国呢?虽然砸了不少钱,但高端光刻机还是靠进口,受制于人。 美国一卡脖子,设备禁运就让中国企业头疼不已。中芯国际虽然在14纳米上站稳了脚跟,但跟台积电的3纳米比,差距不是一点半点。张忠谋这话,显然是瞅准了中国在技术上的短板。
再看供应链。芯片产业不是一个人能玩得转的,得靠全球分工。原材料、设备、设计、制造,环环相扣。台积电的供应链遍布全球,跟美国、日本、欧洲的巨头关系铁得很。 中国这边,虽然也在努力搞本土化,但高端芯片的材料和设备还是离不开国际市场。比如说,光刻机的核心部件,国内压根造不出来。 一旦供应链被掐断,中国企业就得傻眼。张忠谋的意思很明白:只要台积电卡住关键环节,中国芯片就得喘不过气。 不过,中国也不是完全没招。过去几年,政府和企业下了血本,成果也不少。中芯国际14纳米量产,华为海思在设计上也拿出了麒麟芯片这样的硬货。 还有上海微电子,90纳米光刻机已经搞出来了,正在往更高端的方向冲。这些进步,不能说没分量。但问题在于,技术突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 台积电几十年积累的经验,不是砸钱就能追上的。更别提人才这块,国内芯片行业缺高端人才,挖人都挖不过台积电。
再说政策面。中国在半导体上的决心,谁都看得出来。国家大基金一轮接一轮地投钱,本土企业也卯足了劲。但国际环境不配合,美国带头搞技术封锁,盟友跟着掺和,中国想突围难度不小。张忠谋这话,等于戳中了痛处:中国芯片产业还没到能硬扛的地步。 当然,张忠谋也不是全盘否定中国。他其实挺清楚,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有了起色,比如中低端芯片市场,国产化做得不错。 他只是觉得,要是真掐起架来,中国还没准备好。台积电手里攥着技术王牌,供应链也比中国成熟,想拖中国后腿并不难。
但反过来想想,中国14亿人的市场,强大的制造能力,加上政策支持,未必就真会“毫无还手之力”。这几年,国产芯片的市占率蹭蹭往上涨,国际巨头都开始忌惮。英特尔、高通这些公司,不也在中国设厂、搞研发吗?他们也知道,中国这块蛋糕不能轻易丢。 张忠谋的狠话,说白了是个警钟。 他提醒中国,半导体这行不是靠热情就能赢的,得有过硬的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。反过来,他也给台积电敲了敲边鼓:别小看对手,中国要是真憋足了劲,未来不好说。 这场博弈,其实才刚开始。中国芯片产业是继续被压制,还是能杀出一条血路,取决于接下来的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