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3年 ,周总理在中南海会见沈醉等人。一见到沈醉,总理便笑着说:“沈醉啊,你可把我害惨了,因为你,我好几天没睡好觉啊!我对你的东西太着迷了!”一旁的沈醉听后,有些不好意思了。 两年前,周总理和其他领导设宴相请特赦人员时就见过沈醉,那时候沈醉还没有这么大的魅力能让周总理“日思夜想”。 沈醉是国民党军统局的高层之一,他那些年做过的事情可是让许多人都恨得咬牙切齿,就连起义的事情都是迫不得已才同意的。 按理说沈醉做了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,他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,但念在他及时回头并未酿成不可挽回的伤害,所以他才会和其他人一起被关在了功德林。 在功德林的那些年,沈醉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,他从一开始的抵抗到适应这里的生活,甚至到日后的“坦白从宽”,看似很普通的改变却需要很长时间。 刚进功德林的时候,沈醉还因为军统特务的身份被其他人防备,虽然这里除了他之外还有其他被关押的特务,但沈醉是最出名的那个。 不受待见的时候沈醉就一个人做事生活,但这种情况也并不多见,因为不待见他的只是少数,他在国民党高层中也是有很多朋友的。 功德林中的生活很有秩序,战犯每天会按时起床收拾内务,然后去食堂排队用餐,这样的流程其实和监狱的差不多,但生活待遇却比普通监狱好不少。 因为被关在这里的战犯有一些也在抗日战场上做出过巨大的贡献,他们确实犯了错,但功劳也是不能被否定的。 战犯们的伙食有米饭,蔬菜,偶尔也有肉类,到了重大节日时也有加餐,而且功德林中还配备的有医生,如果犯人出现任何情况,马上就会得到救助。 战犯们的住宿环境和普通监狱差不多,都是多人一间,不管关系好还是不好,在这里全部都被一视同仁。 他们每天都要学习新思想,还会做一些轻体力的工作,沈醉就曾负责管理图书,每天把图书按照顺序排放好,有人借书的时候登记好信息。 沈醉刚开始也对这种有序又无聊的生活感到很不适应,但在一天一天的生活下,他也接受了现状,甚至还融入进去。 功德林被关押的军统特务中沈醉的觉悟最高,反省也最深刻,其他像周养浩这种思想顽固的,也很让人头疼。 沈醉在功德林中表现的很好,所以他也成了第一批被特赦的人,被特赦的战犯工作和住房都会得到安排。 沈醉文采很好,他希望自己能有一份文学方面的工作,具体要做什么,他早就有了打算。 被特赦后的第一年,沈醉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,当时他正在编写回忆录,里边记录了很多他在军统工作时的所见所闻。 其中有很多国民党内部不为人知的秘密,那些从没有见过光的事情在这本书中全部都呈现了出来。 周总理在接见战犯的时候,他鼓励大家为建设新中国出力,不管是写回忆录也好,去其他地方工作也罢,大家都要努力工作才好。 而且周总理还鼓励沈醉一定要把回忆录写下去,只要是他见过的或者听到过的全部都记录下来,让后人知道革命的胜利来的有多么不易。 周总理鼓励沈醉大胆发挥,但他却有一个要求,那就是这些史料必须是真实的,不能胡编乱造。 沈醉把这些话记在心中,没过多久他就写完了一本《我所知道的戴笠》,这本书是作为内部资料出版的,周总理拿到这本书后看了整整一个晚上。 书里边记录的戴笠是他从未听说过的,是所有人都没有听说过的,如今在沈醉的笔下,他就像是活过来了一样,一个个场景都是那么真实。 周总理见到沈醉之后还打趣他:“你写的那本书让我一整晚上都没有睡觉,主要是里边的真实故事吸引了我。” 得到周总理的肯定之后,沈醉在写书的时候就更有劲头了,而他也把撰写真实历史资料定为了后半生的奋斗目标。
1992年,长期旅居美国的原国民党军统局上海站站长毛森,这个曾在上海解放前夕下
【8评论】【11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