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会缺乏单独领兵经验,司马昭为何让钟会挂帅远征蜀汉?司马昭别无选择,钟会是最佳人

时光沉淀韵味 2025-07-12 10:57:19

钟会缺乏单独领兵经验,司马昭为何让钟会挂帅远征蜀汉?司马昭别无选择,钟会是最佳人选,即便大家都说钟会可能造反。 263年,司马昭出兵10万讨伐蜀汉,以钟会为主帅,邓艾、诸葛绪等名将追随,魏军气势汹汹,杀向汉中。 钟会实力如何呢?他缺乏军事经验,尤其没有独自带兵,压根不是姜维的对手。要知道,司马昭本人就差点栽在姜维手里。 钟会名气大,更多的是扮演参谋角色,跟着司马师讨伐淮南,多有妙计。正常情况下,钟会应该是随军参谋,充当军师,而不是独自带兵。 再则,钟会心高气傲,包括钟会家人在内都认为他会造反。可以说,钟会不一定靠得住,他是个有想法的人。 朝廷大臣、钟会家人都反对让钟会挂帅,司马昭却力排众议,非要让钟会负责征讨蜀汉的军事重任,这又是为何呢? 就当时的背景而言,除了钟会之外,没人适合挂帅出征,司马昭别无选择。司马昭,他只能选钟会,即便钟会可能造反。 为何说只有钟会符合挂帅呢?无论是能力、家世、私人关系,钟会都是独一档存在,这是其他魏军将领所不具备的。 邓艾,能力倒是不错,问题是出身太差,一直都被世家大族鄙视。如果不是身份差,邓艾也不会混成这个样子,夷灭三族都没人帮他说话。 钟会是什么情况呢?多次追随司马师出征,军事能力还是有的,尤其是谋略过人,自诩为当代的张良,别人也承认这一点。 家世方面,钟会更不用说,颍川世家大族的掌门人之一。曹操大功臣,荀彧、钟繇出自颍川。钟繇是钟会父亲,也是曹操经营关中的一号人物。 私人关系方面,钟会、司马昭一起长大,是一个团体里面的人。钟会、司马昭的私人关系究竟有多好呢?不妨看下一段史料。 249年,高平陵之变,司马懿掌握大权,旋即是司马师接班。曹魏江山,司马家说了算,司马昭权势显赫,沾了父亲、兄长的光。 一天,司马昭、陈泰、陈骞乘坐牛车出行,路过钟会家门前,便大声呼喊,让钟会出来一起玩耍。 司马昭3人说完,立刻飞驰而过,也不等钟会出来。钟会听闻声音,知道是司马昭他们,也就跟了出来。 钟会在后面追赶,过了很久才跟上司马昭他们3人。此时,司马昭调侃:“与人期行,何以迟迟?望卿遥遥不至。” 啥意思呢?司马昭一语双关,既然责怪钟会迟到,又点到钟会父亲钟繇,揶揄钟会一次。 遥字,与繇发音一样,司马昭一句话,把钟繇、钟会父子都提到了。 魏晋南北,直呼别人“名讳”很不礼貌,无异于打脸。要知道,曹操杀了马腾一家,马超骂曹操时还得说:孟德杀我全家。 马超与曹操有杀父之仇,而马超并没说:“曹操杀我全家,或者阿瞒杀我全家”,可知名讳之重要。 司马昭说完,大家都笑了。钟会很聪明,他知道司马昭话里有话,便回应:“矫然懿实,何必同群。” 懿,就是司马懿,司马昭的父亲。群,就是陈群,陈泰的父亲。钟会一句话,把司马懿、陈群搬了出来,还说司马昭、陈泰不如自己。 钟会这话,司马昭、陈泰很尴尬。钟会认为自己很强,岂能跟你们这些普通人同时出来,顺便提到他们父亲名讳。 从《世说新语》这段记载可以看出,司马昭、钟会可以相互调侃,还点到父亲名讳,可知他们关系有多好。 司马昭、钟会一起长大,一起玩耍,是一个圈子里的人。对司马昭而言,只有让钟会挂帅,他才比较放心,其余都不行。 司马昭为何讨伐蜀汉,原因很简单。司马昭为了提高威望,为了洗刷曹髦之死的阴影,否则他无法向世人交代。 260年,司马昭、贾充、成济在众目睽睽之下刺死皇帝曹髦,颜面尽失。成济背锅,但事情因司马昭而起,这是众所周知的事,司马昭想解释都很难。 皇帝能否被杀呢?毫无疑问是可以,却不能公开进行,毕竟司马昭是臣子。司马昭就算想当皇帝,也不能这么做,至少要把游戏做足。 再则,司马家的基业是司马懿、司马师打下来的,若非司马师因文鸯袭营而暴毙,也轮不到司马昭接班。 本身威望不高,还当街杀了皇帝,司马昭的人生跌入谷底。如此,司马昭必须想办法树立威望,证明自己天命所归,而“灭国之功”是最佳选择。 司马昭自己想当皇帝,理应亲自带兵,问题是司马昭打不赢姜维。如此,钟会挂帅就理所当然了。 当然,钟会只是最佳选择而已,并不是真正靠得住,司马昭一样防备钟会。钟会出征时,司马昭又征调10万大军,让亲信贾充统帅,驻扎长安。 10万大军在长安,表面上看是增援钟会,充当钟会的坚强后盾,实则是防备他。也正是因为贾充的这10万大军,钟会灭蜀之后,才栽在卫瓘手里。 263年,钟会灭蜀,却与姜维相见恨晚,两人一起出行,一起进食,整天谈论军国大事。钟会手握重兵,又得到姜维协助,有了夺取天下念头。 钟会与司马昭一起长大,但人各有志。司马昭灭蜀汉,钟会是最佳挂帅人选,钟会选择与姜维共创大业,也是他的追求,只能说局势变了。

0 阅读:64

猜你喜欢

时光沉淀韵味

时光沉淀韵味

时光沉淀韵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