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三桂手下不是没有能人,谋士刘玄初告诉吴三桂,不要杀永历帝,吴三桂不听,跑到缅甸把永历帝杀了。刘玄初又告诉吴三桂,不要主动要求撤藩,康熙同意怎么办?吴三桂不听,康熙一看奏折同意了,吴三桂直接麻了。 吴三桂能够手握偌大权柄,自然不是什么蠢人,他却三番两次拒绝了刘玄初的谏言,也是因为他对刘玄初并不是完全信任。 刘玄初原本是刘文秀的谋士,后来在保宁之战中被吴三桂所俘获,他早就听说过一些刘玄初的名头,几番考验下,发现他的确充满学识,便让他做了自己的谋士。 可因为刘玄初出身的关系,吴三桂心中总是对他保留着一丝疑虑,生怕刘玄初是为了旧主,而故意给他一些错误的建议。 刘玄初曾给了吴三桂4次建议,但吴丹桂却都没有听,从而走上了步步自毁的道路,刘玄初给他的第一个建议就是留下南明永历帝的性命。 当时永历帝已经到了缅甸,即便是吴三桂放他一马也没人敢说什么,可是吴三桂听到这话后,却并没有放在心上,更认为这是他表明忠心的好机会,硬是跑到缅甸把永历帝给杀了。 这让刘玄初感到十分无奈,但最终他也并没有多说什么,在康熙要求撤藩时,刘玄初给出了第二条建议,就是不要主动上奏,等待清廷的安排就行。 可吴三桂十分自信,他认为他表现得很是忠心,而且也立下过很多汗马功劳,康熙也就是跟他客气一下,肯定不会撤藩的,所以还是上奏了主动撤藩。 让吴三桂意外的是,康熙非常爽快就同意了他的意见,并未多说什么,更没有表示不同意,仿佛一切就应该如此。 吴三桂心中虽然十分不愿,但事情的发展仍然超出了他的预料,也不得不听从朝廷的命令,但他心中却十分担忧康熙可能会对他下手,最终还是被迫起兵。 事情发生到这样的程度,双方自然也就打了起来,到吴三桂兵临长江的时候,刘玄初劝说吴三桂进行渡江决战,可吴三桂又一次没听刘玄初的话,而是和清廷进行了3个月的谈判,为的就是救自己的儿子。 结果康熙趁着停战的时候调兵,并杀了吴三桂的儿子后,开始反攻吴三桂,这也让吴三桂有些招架不住,不得不边打边撤退。 眼看着手里的兵越来越少,吴三桂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他们的队伍,又想要自立为帝,这次,刘玄初任然给了他建议,让他立一个明朝后裔为帝,一个没有实权的人不过就是个傀儡而已,还能够打着“反清复明”的口号吸引更多人。 可是吴三桂并不想这样做,不仅拒绝了刘玄初的提议,更是废除了“复明”的口号,他本以为这样也能够吸引到很多人,但是结果和他想的也是天差地别,并没有能够成功做到,就给他招来了更多问题,许多盟友也不再和他一心,阵营也变得四分五裂。 这样的情况下,吴三桂的军队自然也是打不过清廷的,刘玄初看着吴三桂发展成了这个样子,十分无奈的叹了口气,最终也并没有再多说什么。 吴三桂的一次次失误和错过机会,也注定了他最终的命运并不会太好,最终他被清军围剿,下场凄惨。 主要信源:(《清史稿》;趣历史网——《湮没在历史深处的吴三桂谋士:不为人知的吴三桂》)
曹操是不是中国历史上被严重高估的人?这一个高赞回答,首句就足以让人惊讶。“曹
【428评论】【110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