歼35新生产线曝光!面积28万平方米,三天可生产一架!
现在最令美军绝望的不是六代机,而是沈飞新建的生产线。
因为生产效率快得飞起,让美国佬心脏病都快犯了。
据媒体报道,沈飞正在扩大建造的新厂区,面积超过28万平方米,可容纳四条脉动生产线。
这意味着,未来歼35战斗机、甚至歼50战斗机将在这里爆发式量产。
毫不夸张地说,马力全开的话,三天可生产一架歼35!
真的难以想象,如今中国战机的生产速度有多快。
为了满足先进的歼35战机的生产需求,沈飞新建了一个面积28万平方米的大厂房。
这一规模甚至超越美国洛马公司沃斯堡F35战机厂房(27万平方米),这也意味着沈飞建造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军用航空厂房。
厂房面积的扩展,直接带来了生产线的增加。
据悉,沈飞这个新厂房可容纳四条脉动生产线,为战机的高效量产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所谓脉动生产线,简单来说,就是一种“飞机动而人不动”的高效生产模式。
在这一系统中,各个工序的装配工人,可以同时展开作业。
战机在这样的生产线上,持续地向前移动。
每移动到一个工位,就完成一道装配工序。
而各个工作组,就如同心脏的脉搏一样,有规律地进行组装工作。
这种源自汽车工业的流动式生产,结合军工级的精密要求,使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-5倍。
当所有生产线火力全开,一年200架战机的产能将轻松实现。
相当于,每三天就能下线一架隐身战机。
这个速度究竟有多快?
2023年,美国洛马公司曾创下156架F-35战机的交付记录,这已经是当前公认的峰值产能了。
正所谓,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!
更让人惊叹的是,沈飞新厂房还预留了多机型混产能力。
这意味着,歼-35和歼-50的生产,可以像切换手机型号一样灵活调整。
难怪,沈飞歼-35总工程师孙聪院士曾表示,要像生产手机一样制造战斗机。
这不是跟在别人后面拼产能,而是用创新模式定义下一代空战规则。
只要原材料管够,战机便能源源不断从产线上下来。
真正的空中霸权,不在数量的多少,而在迭代的速度。
当战机像手机一样懂 “进化”,那么天空就成了中国的主场。
按这个爆兵速度,到2027年左右,中国歼20+歼35年产能将轻松突破300架。
至于六代机歼-36和歼-50,也已经列入量产计划了。
有消息称,很可能在2030年就能小批量服役。
这对于美军来说,无疑是晴天霹雳。
因为美国的六代机还在图纸上,预计量产要等到2035年。
即便到时真能实现量产,也已远远落后于中国。
更致命的是,得益于超级厂房和脉动生产线的加持,中国六代机的生产成本可能会压缩到8000万美元。
而美国六代机的成本,则高达3亿美元。
换句话说,美国生产一架第六代战机的费用,中国可以制造四架。
如此逆天的性价比,让美军彻底陷入绝望。
正所谓,产能即是威慑,规模即是话语权!
当国内产能如洪水般奔涌,国际市场的大门也能被撞开。
此前,巴基斯坦政府官宣证实,从中国购买了40架歼-35隐身战斗机。
而其他国家的订单,是不是已在路上?
当一架架战机,以三天一架的节奏滑出生产线,西太平洋的力量天平已悄然改变。
未来,当我们仰望天空,看到呼啸而过的战机时,那很可能是中国的六代机群。
而沈飞这座超级厂房,正是中国航空从追赶到并跑,最终实现超越的历史见证。
世态炎凉
应该不会暴产能,毕竟配套发动机还没搞出来
日出东方
沈飞歼35应该是两套生产线,空军型和舰载型,外贸型和空军型共用一套生产线!年产一百二十架是基本任务!
才疏学浅
第5张和第6张是单发的美国F35生产线,请不要鱼目混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