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邦是如何夺走韩信的兵权的? 史记这本书是要细细品的,没有一定的阅历,你是读不懂史记的。 史记淮阴侯列传大家都读过吧,有一段非常著名的刘邦韩信的对话。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,各有差。上问曰:“如我能将几何?”信曰:“陛下不过能将十万。”上曰:“于君何如?”曰:“臣多多而益善耳。”上笑曰:“多多益善,何为为我禽?”信曰:“陛下不能将兵,而善将将,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。且陛下所谓天授,非人力也。” 曾经我也想不通,连百万之军,如何只是单纯将兵? 自古以来军队都是典型金字塔式管理,哪怕是几万军队的统帅,你只可能指挥将领,而不是指挥士兵。 那么正常思维,应当是刘邦才是那个连百万之军的人才对么,因为刘邦才是将将那个人。 以前我也曾发过文章,说这段对话是编的,意思就是刘邦才是那个连百万之军的人,司马迁不懂军事。 然后我终于有一天想通了。 我承认我肤浅了,因为我终于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。 军队,是有军法的,是有规章制度的,将领指挥军队,指挥下级依靠的是军法和军令。 也就是说,韩信是需要体系的,韩信控制军队士兵听从他的命令,依靠的是军法。 这种有体系的制度下,韩信自认为能做到极致。也就是多多益善。 而刘邦不是。 刘邦是超脱体系制度的,他控制人让别人服从他,既用体系制度军法,又不用体系制度军法。他无所不用。 用的什么,韩信说不清,司马迁也说不清,只能通过一个一个事件来表现。 好像无所不用,又好像什么都没用。但每一次,刘邦都成功了,最后得了天下。 最后只能感叹一句,天授也。 韩信如果不是大将军,下面的将领、士兵会听他的命令么? 不会,如果韩信有这本事,也不会自己孤身去投靠项梁了。 但刘邦呢? 很显然,刘邦是不需要的,刘邦起义拉拢一群人靠的也不是什么军法或者上下级。 子路篇:名不正,则言不顺,言不顺,则事不成。 何为名,名分,职位。 你到了那个职位,你才能说了算。 这就是体制。 在位说了算,二线靠边站。 所以,整个楚汉历史的主角,刘邦,司马迁无限削弱刘邦的军事,政治,智谋的能力。 却不断通过各种事情来突出刘邦将将的能力。 但现在的人们解读,却偏偏用,不讲武德,道德低下来评价刘邦。 貌似很多人读历史读出来精神洁癖出来。 刘邦,是制定汉集团体制的人。 但刘邦却不是一个完全遵守这个体制规则的人。 记住,不是完全遵守。 而不是完全不遵守。 当体制规则对他有利,他就遵守,当体制规则对他无利,那么他就抛弃。 这就是刘邦,万物为之所用,至高的境界。 他不为什么虚名,道德,名利,美色,甚至是生命所绑架。 一切不过是他手里的工具罢了。 战锤世界 在神圣泰拉一千年的时代,有一个人也绕过了体制,重新建立了一套组织冲击了原本的体制,并重回至高王座,让帝国按照他的意志继续前进。 忽忆刘亭长,苍凉唱大风。
刘邦得天下后,第一件要考虑的大事,就是大汉朝该定都哪里?大多数功臣的意思是,应
【1评论】【3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