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2年,吴德因病重住进了医院,在办理住院手续时,医生明确告知他的女儿吴铁梅,他可享受副部级的医疗待遇。但吴铁梅对此却心存异议,因为这个级别和父亲以往的职务级别相差甚远。 “国家不富裕,我不该浪费公家的钱。”吴德面对闺女吴铁梅要自己享受优待的话,严词拒绝。吴铁梅听完眼眶红了,默默地收起了恢复父亲副国级待遇的申请表。 吴铁梅知道父亲的脾气,这位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老人,一生最厌恶的就是特权。即便在生命垂危之际,他依然固执地坚持着这个原则。 这场父女间的争执,源于一个现实困境。1992年,吴德被检查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,这种病需要进行长期治疗。可医院方面给出消息,他享有的医疗待遇评定为副部级标准。但实际上,吴德退休之前担任的是副国级职务,这样一来,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距。 按照当前的医疗待遇,很多用于治疗他病症的进口特效药物都不在报销范围内,得由个人承担费用。吴德一辈子为官清正廉洁,并没有多少积蓄,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,他实在是难以负担。 “爸,您为国家工作一辈子,现在病了组织上理应照顾”吴铁梅试图说服父亲。“组织养我一辈子,够了。”吴德摆摆手,“我这病治不好,别浪费国家资源。”吴德的态度并非作秀。早在确诊之初,他就拒绝使用进口药,坚持国产治疗方案。 吴德住在普通病房,自己拎着化验单排队缴费,甚至拒绝组织安排的专车接送。护士回忆,他常在病床边贴纸条:“请优先安排重病患者。”但病情不等人。面对天价药费,吴铁梅最终瞒着父亲,向中央递交了申请。 1993年,中央特批恢复吴德副国级医疗待遇,批件上注明:“考虑历史贡献和实际困难。” 然而,待遇恢复后,吴德的反常举动让医护人员动容。他拒绝转入高干病房,坚持与普通病患同住。 每次医生查房,吴德都念叨:“先救别人,我的病不急。”最令人震撼的是,临终前他立下三条遗嘱:遗体捐医学院,住房交公,稿费全数捐给教育基金。 1995年,吴德与世长辞。中央以高规格为其举办治丧活动,众多领导人纷纷出席追悼会。然而,了解他的人都清楚,吴德老人一生最为看重的并非是身后的这份荣耀,而是在生前是否给组织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。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,吴德的故事像一面镜子。他让我们看到,真正的共产党人,把特权当作负担,把奉献视为本分。当有些人为了待遇争破头时,这位老人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不忘初心。也许,最好的纪念不是追授多少荣誉,而是传承这种不占公家一分便宜的精神底色。 信息来源: 人民网|《吴德生平及后代动态报道》 新华社|《老干部后代近况采访》 文|何夕 编辑|南风意史
1992年,吴德因病重住进了医院,在办理住院手续时,医生明确告知他的女儿吴铁梅,
南风意史册
2025-07-11 18:01:06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