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,广西一小伙觉得生活没有乐趣,一天闲逛,偶然进入了烈士陵园,祭拜时发现墓碑上似乎少了什么,竟因此找到了人生的意义!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 2022年夏末,广西26岁的陈光正坐在自家旧货铺的门口,一台老式风扇无力地转着,他的生活平淡如水,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回收旧家电、修修补补的日常,他越来越觉得这种生活像是一口没有出口的井,把他困在其中,毫无声息。 那天午后,陈光什么都不想干,他索性关了门,漫无目的地出了门,他穿过市场,经过港口,沿着一条不常有人走的路,一路走进了城郊的烈士陵园。 陵园里静悄悄的,墓碑整整齐齐地排列着,陈光缓步而行,一块块地看过去,许多墓碑上只有姓名和生卒年月,可黑色的相框里却什么也没有,他数了数,走了几十块碑,几乎都没有照片。 他在一块写着“特等功臣”的墓碑前停住了,那是一个空荡的碑面,只剩下几个字孤零零地刻着,他站了很久脑中忽然浮现出一个想法,这些人曾为了国家牺牲,可现在连模样都无人知晓,他们真的会被记住吗? 回到家后的那一夜,他几乎没合眼,脑子里反复想着那些无相的墓碑,他开始在网上查找关于烈士的资料,却发现信息少之又少,甚至连籍贯都不完整,他意识,若再不行动,也许这些人的面貌将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。 没几天,他把旧货铺的卷帘门彻底拉下,他骑上一辆二手摩托车,带着相机和笔记本,走访起周边的陵园与村落,他从最近的东兴市出发,一路去了凭祥、百色、宁明等地,他沿着名册上标注的籍贯,逐村逐镇地寻找烈士家属的线索。 在巴马的一处小山村,他找到了烈士的侄孙,在家中一个铁盒底部翻出了一张老照片,照片上是穿着军装的青年,模样已模糊不清,但那张脸就这样回到了阳光下。 随着走访的深入,他开始尝试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寻人启事,原本只是试试看,没想到却收到了大量网友的反馈。 这些照片大多模糊不清,但通过各地志愿者的帮助,一位搞AI图像修复的大学生将许多照片进行了还原,让面容重新变得清晰。 为了让这些照片得以长期保存,陈光开始寻找更耐久的方式,他在南宁找到一家仍保留传统工艺的小厂,愿意为他定制制作烤瓷像,尽管成本不低,但他坚持使用这种方式,哪怕每张瓷像要两百元以上。 他变卖了一些家当,连原本准备用来结婚的钱也拿了出来,只为让烈士的照片得以贴在墓碑上,迎风而立。 粘贴瓷像的过程并不轻松,炎炎夏日下他戴着手套,小心翼翼地涂胶、对准、压实,每张照片他都会再三确认是否还原得像本人,有时陵园来客会侧目,有人质疑他图什么,他只是默默地做自己的事,不去解释。 时间一天天过去,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,有的志愿者帮他整理资料,有的负责与烈属联系,还有人出资支援材料费用,他从最初一个人行动,逐渐变成了一个小小的队伍。 陈光没有做惊天动地的大事,只是在一点点为消失的记忆找回形状,直到有一天,一位带着小学生来扫墓的老师告诉他,孩子们在看见瓷像后会问:他是谁?他多大?他是怎么牺牲的? 那一刻陈光忽然明白,这些照片不仅让烈士重新被看见,也让后人第一次用眼睛去认识曾为这片土地牺牲的人。 他的生活还是不富裕,还是起早贪黑地在外奔走,但他的心里不再空落,他找到了一种能够打破日复一日无意义生活的方式,也找到了人生真正的意义,不是要过得多精彩,而是让那些默默为国家献出生命的人,不再只是冰冷石碑上的一个名字。 信源:北青网——小伙自费数万元制作烈士烤瓷像,称“想一直做有意义的事”
2022年,广西一小伙觉得生活没有乐趣,一天闲逛,偶然进入了烈士陵园,祭拜时发现
梦想者的奇妙
2025-07-11 10:37:01
0
阅读: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