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9年,我军一名走失的战士正在越南的农田里挖红薯,突然被人用石头砸了一下,小

梦想者的奇妙 2025-07-11 19:22:04

1979年,我军一名走失的战士正在越南的农田里挖红薯,突然被人用石头砸了一下,小战士扭头看去,只见四名越军出现在眼前。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 1979年春季,中越边境的山林被战争的硝烟笼罩,几场突袭行动之后,战场局势愈加复杂,通讯中断成了常态,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361团8连的一次穿插任务中,战士陈书利因战斗中迷失方向,与大部队失联,此时的他,已连续多日奔波于越南北部的丛林山地,疲惫、饥饿与伤病如影随形。 事情发生前的几天里,陈书利在山林中先后遇到了六名失散的战友,小队成员情况并不乐观,三人身负枪伤,仅有三支步枪和几枚手榴弹,子弹总量不到千发,尽管装备有限,七人还是迅速组成了临时战斗小组,决定向北方穿插,努力返回主力部队所在方向。 夜间行军,白天隐蔽,他们避开敌人设防的主干道,在杂草丛生的小路和丘陵地带间摸索前行。 不久之后,他们在一次转移途中暴露行踪,被越军巡逻队发现,情势紧迫之下,小队钻进一间荒废的木屋避难。 这是一座用竹片与泥浆搭建的旧农舍,四面透风,屋内堆放着几个破旧的化肥袋,他们就地取材,将肥料袋垒成简易掩体,准备迎战。 敌人随即展开围攻,多次试图强行突破,但每一次都被他们依靠地形和枪法坚决阻挡,火力悬殊,越军最终调来了迫击炮,对木屋展开轰炸,瓦片四裂,弹片飞溅,小队的弹药也逐渐见底。 面对即将被合围的局势,陈书利作出决定,分散突围,他主动选择往敌人火力集中的方向奔跑,吸引追兵,为其他人争取脱身机会,撤退途中他中弹负伤,但仍咬牙前行,穿越密林,攀越陡坡,最终只身逃入一片不知名的山地。 他在丛林中藏匿了三日,靠着岩缝中滴落的水和随身携带的干粮勉强维持体力,第三天的清晨,陈书利在山脚下一块空旷地发现了成片的红薯苗,他的身体已濒临极限,几乎靠本能拖着步伐爬过去,跪在地上,徒手开始扒挖泥土,他想着能找出一两颗红薯,充饥续命。 可就在他用指尖触及一颗尚未成型的红薯时,突兀的脚步声传来,他尚未反应过来,后背已被一块石头击中。 他勉强转身望去,不远处的地埂边,四名越军士兵持枪而立,表情迟疑,动作缓慢,这时天气中迷雾未散,陈书利的身影模糊不清,而那身早已被泥浆、血渍浸透的军装,在晨光下竟与当地农民衣物相近,再加上他那满面尘垢、神情麻木的模样,一时间竟未被敌人识破身份。 随后他不动声色地调整姿势,手指悄然扣住身侧那支仅存几发子弹的半自动步枪,就在越军向前踏出一步、彼此低声议论时,他忽然起身、转身、扣动扳机,一连串急促的枪响撕裂寂静的农田,最近的两人应声倒地,其余两人仓皇躲避,纷纷后撤。 他未作停留,拖着受伤的身体朝地形起伏的后坡奔逃,越军的枪声随即追来,一发子弹擦破他的腰侧,剧痛让他几乎跌倒,他强忍晕眩,一头扎入附近灌木丛中,再次陷入隐匿状态。 他在一处天然岩洞中藏匿了近两日,靠雨水与湿粮勉强续命,他将身上最后两枚手雷摆在手边,做好最坏打算。 就在第五天清晨,山谷深处传来零星的枪声,他辨识出那是中国军队的制式步枪特有的节奏,不顾一切朝声音方向爬去。 几个小时后,他在山坡尽头远远看见那面熟悉的红旗,忍着剧痛,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举起右手,随即昏厥倒地。 当他在后方医疗点醒来时,浑身伤痕,体重骤降,但他活了下来,幸运的是他的六名战友也在不同路径上成功归队,这支临时组成的小队,靠着顽强意志和战术智慧,在敌后苦战五昼夜,击退数十次进攻,击毙三十余名敌军,最终全员生还。 这段经历成为后人口中流传的传奇,它不仅见证了一个士兵的沉着与果敢,也书写了战争中最顽强的生存信念。 信源:英雄画卷——对越自卫还击战通讯选

0 阅读:0
梦想者的奇妙

梦想者的奇妙

梦想者的奇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