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马懿暮年,厌弃50岁发妻张春华人老珠黄,移居宠妾柏夫人处,还对小妾抱怨:“那个可憎的老东西,我实在不想看她一眼”,柏夫人笑得花枝乱颤,不料被屋外给司马懿送吃食的张春华亲耳听到,她心碎一地,自此茶饭不思,59岁便郁郁而终。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,麻烦顺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「关注」,方便日后随时参与讨论、分享观点,感谢您的支持呀! 三国那个乱世,世道说变就变,谁家都有大起大落。司马懿就是在这样的风雨飘摇里走出来的人物。他不是天生的权贵,而是靠着一脑子的主意和一身的耐性,从普通世家一步步爬上权力的巅峰。司马懿生在河南温县,祖上虽有功名,到他父亲这一代已没有大权,属于书香门第,却绝不是高门显贵。司马懿从小就聪明,心机深,懂得收敛锋芒。年少时不愿轻易出头,直到曹操屡次征召,他才“装病”避开,被曹操识破后才不得不出仕。 娶张春华,是司马懿走上人生巅峰的重要一步。张春华的家族也算本地有名,父亲张汪做过官,母亲山氏出自名门,是那会儿有学问、有胆识的人物。两人成亲那会儿,日子虽不算富贵,却也安稳。张春华13岁嫁给司马懿,比他小十岁。司马懿二十出头,正是立业的年纪。两口子恩爱,张春华贤惠持家,还养育了司马师、司马昭等子女。这几个儿子,后来都成了大人物。 年轻时的司马懿,不止一次被外人称道为“狼顾之相”,说他不简单。可在家里,他与张春华同甘共苦。尤其是在曹操想招揽司马懿入仕那年,司马懿还装病不去上任,张春华帮着遮掩,家里没几个帮手,外面风声紧张,全靠她一人操持内外。张春华做事果断,有次家中婢女差点坏了事,是她果敢处置,才保住了全家人的安全。 两个人的日子,虽然不算大富大贵,但夫妻同心,子女聪慧,谁都以为这样能安稳到老。 人生最怕的不是贫穷,而是人心难测。到了晚年,司马懿的境遇早已和年轻时不可同日而语。他参与曹魏朝堂几十年,从辅佐曹操、曹丕、曹叡,一直到辅政少帝曹芳,权力一步步握在手里。经历过一次次的风雨,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多,妻妾成群,家事早不需要张春华操心。尤其是在平定孟达之乱、击退诸葛亮北伐之后,司马懿彻底成了朝廷中最有实权的人,连皇帝都要让他三分。 就是在这个时候,张春华变得越来越被冷落。年过半百的她,虽然家世和儿女都能让她自豪,但在司马懿眼里,却再也不是那个重要的人。家中新添了柏夫人,这位年轻妾室一进门,就俘获了司马懿的心思。柏夫人姿色出众,善解人意,司马懿常常流连于她的屋中,对张春华渐渐避而不见。家里下人都明白,张春华这个正室,日子已经不好过了。 后来司马懿生病,张春华还亲自熬汤送去。没想到刚到门口,就听到司马懿在屋里嫌弃她,“那个可憎的老东西,我实在不想看她一眼。”屋里柏夫人正笑得前仰后合,这话听得格外刺耳。张春华人还站在门外,手里还端着汤碗,心里冰凉透顶。 这一刻,她所有的坚强和忍耐都崩塌了。曾经同甘共苦的丈夫,如今当着小妾的面,嫌弃她年老色衰。张春华强撑着把汤放下,转身回房,没说一句话。从那以后,她再没有主动和司马懿说过话。饭也不吃,事也不管,家里下人见了都只敢低头叹气。 司马懿虽然嘴上说得难听,其实也清楚家里的局面。只是到了这个地位,很多事情早就顾不得人情。后来三个儿子见母亲不吃不喝,也跟着绝食。家里人急得团团转,最后还是司马懿低头认错,亲自端着羹汤向张春华赔礼。表面上风平浪静,心里的伤口却再难愈合。 这场风波过后,张春华的日子并没有好起来。司马懿依旧住在柏夫人处,偶尔回来看望妻儿也是例行公事。家里的人都明白,正室的地位保住了,夫妻之间的感情却走到了尽头。年复一年,张春华郁郁寡欢,身体每况愈下,五十九岁时悄然离世。那年,司马懿正全力筹谋家族大业,张春华的离世,在他心里没有激起多大波澜。只留下儿子们为母亲披麻戴孝,守灵数日。 历史常说“糟糠之妻不下堂”,可现实里,这样的道理总是被轻易抛到一边。司马懿自此更宠柏夫人,家中只剩下儿女为张春华守住一点旧情。后来司马师、司马昭兄弟掌权,西晋开国,张春华被追谥为宣穆皇后。可这一切荣光,她都没能亲眼看到。 这段往事,几百年后再翻出来,总让人感慨万千。夫妻走到头,最终还是抵不过人心的变幻。司马懿的事业风光无限,却终究留不住那个为他操劳一生的正妻。柏夫人因宠得势,司马家族因变兴衰,张春华的悲剧,是那个时代无数普通女人的缩影。
曹操是不是中国历史上被严重高估的人?这一个高赞回答,首句就足以让人惊讶。“曹
【455评论】【115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