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吴后期有多扯?东吴皇帝孙亮请客吃饭,诸葛恪担心是“鸿门宴”,但他还是要去,他相信孙亮不敢动他。但是为了安全,诸葛恪自带酒水,还佩剑前往,以防不测。 公元252,孙权刚死,曹魏认为有机可乘,派大军南下,直扑东吴的边境。诸葛恪亲自带兵,打了一场漂亮的防御反击战,把魏军打得屁滚尿流,大获全胜! 这下子,诸葛恪在东吴的声望如日中天,成了东吴的顶梁柱。他说话的分量,比十岁的皇帝孙亮还重。赢了一场大战后,诸葛恪有点飘飘然了。他觉得东吴兵强马壮,应该继续对外打仗,证明自己的本事。 于是第二年,诸葛恪不顾朝中许多大臣的反对,出动二十万大军去主动进攻曹魏的合肥新城。他幻想着能再建奇功。结果,这场仗打得一塌糊涂!围攻合肥新城数月之久,死活打不下来。 吴军远道而来,水土不服,兵士病倒累死了一大堆,尸横遍野。实在撑不下去,只能灰溜溜地撤军。这一仗,白白损耗了大量财力和兵力,死伤无数,也把诸葛恪之前积攒的声望败了个精光!朝野上下,对诸葛恪由敬仰转为巨大的失望和愤怒。 诸葛恪回到建业,心态崩了。打了大败仗,他自己又恼又羞,变得敏感多疑,总觉得别人在背后嘲笑他。为了保住自己这摇摇欲坠的权位,他干出了非常不得人心的事:开始严刑峻法,用血腥手段整肃朝廷内外。 看哪个大臣不顺眼,或者怀疑谁对他不满,他就找借口抓人杀人!他还把手伸进了皇宫内院,对孙亮这个小皇帝周围的侍从、宫女,换上他自己的人。这一通操作下来,朝堂上下人人自危,连小皇帝孙亮也觉得危险。 这时候,东吴另一位人物坐不住了。他就是另一位托孤大臣、皇帝的远房亲戚——武卫将军孙峻。 孙峻也不是省油的灯,他看到诸葛恪这么搞,威望扫地,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!他暗中联络了一些同样痛恨诸葛恪的大臣,开始秘密策划除掉诸葛恪的计划。他们决定以孙亮的名义,设下“鸿门宴”! 孙亮虽然才十一岁,但他并不傻。他耳闻目睹诸葛恪的和残忍,得知孙峻密谋后,孙亮是默认了这个计划。 孙峻以皇帝孙亮的名义发来了邀请:御宴!就在宫里!诸葛恪接到这个邀请,第一反应就是:有诈!这很可能是个鸿门宴!他太清楚自己现在的处境了。 现在皇帝突然请客?这摆明了是鸿门宴!他跟儿子诸葛竦在家说了自己的担忧,连他儿子都劝他:爹,别去!这顿饭不吉利!去了恐怕要出事! 然而,诸葛恪的骄傲狂妄占了上风。他觉得孙亮只是个孩子,胆子小得很,没那个魄力对自己下手!就算孙亮有点想法,他背后的孙峻等人,也不过是些耍小阴谋的宵小之徒。他诸葛恪是谁?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军、手握大权的太傅,掌管着兵马大权! 诸葛恪觉得凭自己的身份、威势和能力,足以震慑住这些小人。他相信孙亮绝对不敢动自己!所以——去!必须去!不去反而显得自己心虚,给那帮小人看笑话! 到了约定的日子,诸葛恪做足了准备进宫赴宴。他自带酒水! 他不相信皇宫里的酒,怕酒里下毒。给皇帝赴宴,自带酒水,这在古代是犯忌讳、几乎等同于打皇帝脸的行为。 佩剑入宫! 虽然按规定大臣入宫见驾应该解下兵刃,但诸葛恪不仅没解剑,反而公然佩戴着自己的宝剑前往。这更是明目张胆的挑衅和示威!佩剑意味着:你敢动我,我就当场翻脸!这是在用武力警告皇帝和主谋者:小心点! 整个宴会的气氛,诡异到了极点!一边是坐立不安、内心惊恐的十一岁小皇帝孙亮,强装镇定;一边是带着自己酒水、腰挎宝剑、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四周的权臣诸葛恪,一脸倨傲和不屑;暗处呢,还躲着磨刀霍霍、准备动手的孙峻及其党羽。 酒过三巡,孙亮感到场中气氛太紧张了,生怕诸葛恪看出破绽动手,自己这小命先不保。于是他借故说“朕身体不适”,起身赶紧溜进了内殿(这心理压力对一个孩子太大)。皇帝一走,宴会主角就剩下了诸葛恪和心怀鬼胎的孙峻等人。诸葛恪何等敏锐,立刻察觉不对劲!他感觉这顿饭不能再待下去了,立刻站起来也要走。 就在这时,埋伏在座位后面的士兵按捺不住,准备直接冲出来动手!但可能诸葛恪佩剑的威慑力太大,又或者计划有变临时出了岔子,刀斧手没有立刻冲出来。一旁的孙峻急眼了,赶紧假惺惺地喊:“太傅!等等走!皇上还有事交代呢!” 试图找借口稳住诸葛恪。但诸葛恪根本不理他,径直朝外面走去。 眼看计划马上泡汤,生死关头,孙峻豁出去了。他不再掩饰,冲诸葛恪大吼:“皇帝有诏,捉拿诸葛恪!”并拔出了自己藏在怀里的刀。伏兵和参与行动的大臣卫士们这才一拥而上。诸葛恪见状,立刻拔剑反抗!瞬间,金殿上刀光剑影! 诸葛恪虽然勇猛,但寡不敌众,被乱刀砍死。随后,整个诸葛家族(包括他儿子诸葛竦等)以及他的众多心腹党羽,被血腥地株连屠戮。
曹操是不是中国历史上被严重高估的人?这一个高赞回答,首句就足以让人惊讶。“曹
【452评论】【115点赞】
俊歌诗星
他的父亲诸葛瑾也屠戮了吗?
背负青天 回复 07-11 13:07
诸葛瑾不死,能轮到诸葛恪发威?
杨明平平 回复 07-11 11:49
估计当时诸葛瑾已经死了
用户87xxx82
江东鼠辈横行
闲人亦至
有人早说过,诸葛恪锋芒太露迟早祸及家人
天涯无根水
诸葛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