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5年,东吴丞相陆逊退休养老,孙权闲的没事,多次下旨训斥其“无能”。不是拿陆逊

炎左吖吖 2025-07-09 09:42:00

245年,东吴丞相陆逊退休养老,孙权闲的没事,多次下旨训斥其“无能”。不是拿陆逊侄子说事,骂陆逊沽名钓誉。就是翻旧账,痛骂陆逊的一些过失。陆逊年事已高,自尊心强,忍受不住竟活活气死。 陆逊作为一代赫赫战功的名将,就连他的儿子也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。 然而,晚年的陆逊受到的遭遇却如此凄凉。 那么,陆逊被活活气死,这究竟是何原因呢? 陆逊,这位东吴第四任大都督,并非浪得虚名。 他的一生,是东吴国运的缩影。 荆州之战,他白衣渡江,智取关羽,为孙权夺回梦寐以求的战略要地。 夷陵之战,他火烧连营七百里,大破倾国之兵来犯的刘备,挽狂澜于既倒。 石亭之战,他运筹帷幄,大败魏国名将曹休,威震江北。 三场关键战役的胜利,奠定了东吴三分天下的格局,也铸就了陆逊“东吴第一名将”的不朽威名。 孙权曾视其为股肱之臣,赐予无上荣宠。 陆逊凯旋归来,孙权甚至亲迎于城门,赐乘帝王銮驾,珍宝任其挑选。 更命其辅佐太子,执掌军国重务。 那时的君臣,堪称佳话。 然而,功高震主自古以来就是皇帝心中的一把猜忌之剑。 更令孙权难以容忍的是,陆逊并非唯命是从的佞臣。 他刚直敢言,屡屡犯颜直谏。 真正的裂痕,源于那场凶险的立储之争。 孙权晚年,宠爱鲁王孙霸,赏赐规格甚至超越太子孙和。 朝野震动,人心浮动,储位之争暗流汹涌。 陆逊深感忧虑,认为此乃动摇国本之祸源。 他秉持“嫡庶有别,尊卑有序”的儒家正统观念,毅然上书,直言劝谏。 在孙权看来,这已不是简单的劝谏,而是赤裸裸地站队太子。 更让孙权震怒的是,陆逊竟未经许可,擅自离开驻地,欲亲赴建业面谏。 此举彻底点燃了孙权压抑已久的怒火与猜忌,陆逊手握重兵,如今又公然支持太子,他究竟意欲何为? 难道想效仿伊尹、霍光,行废立之事吗? 恰在此时,一场宫廷风波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 公元245年,建业东吴皇宫深处,吴大帝孙权正死死攥着一份血迹斑斑的“供状”。 这份由已故大臣杨竺在酷刑下“招认”的文书,罗列着当朝丞相陆逊的二十条“滔天大罪”。 从“沽名钓誉”、“门生故吏遍布,图谋不轨”,到最致命的一条,“窥探圣意,私通太子,意图操纵国本”。 年老的孙权,心中全是被背叛的怒火和帝王的猜忌之心。 而这份供状,更是准确刺向他心中那根名为“陆逊”的支柱。 几天后,孙权突然下旨,召丞相陆逊入宫。 这位为东吴江山征战半生、如今已告老荣养的老臣,拖着病躯,踏入了那熟悉的宫殿。 而这次迎接他的并非往日的君臣相得,却是劈头盖脸砸来的破碎龟甲和一声雷霆般的怒喝。 “你的好侄儿陆胤私通敌国,你敢说毫不知情?!” 此刻,他看着曾经那张无比信任的脸,现在已经变得极度扭曲。 突然,陆逊直接被气得吐血,大呼“陛下明察!” 然而,这声辩白,在孙权的猜忌面前,显得如此苍白无力。 陆逊试图以旧日情分打动孙权,然而,这些昔日功勋,此刻在猜忌下,竟成了功高震主的“罪证”。 他明白,任何辩解都已无用。 这位为东吴耗尽心血的老臣,绝望中挺直了脊梁,声音苍凉而决绝:“臣不敢辞死!但求陛下念及旧情,放过无辜太子,放过陆氏一门!” 他随即以年迈体衰为由,恳请告老还乡。 孙权冷漠应允,此后陆逊一病不起。 然而,孙权的羞辱并未停止。 他竟派宦官前往陆逊病榻前,宣读斥责诏书,斥其“沽名钓誉”、“居功自傲”、“实乃社稷蠹虫”! 病榻上的陆逊,目眦欲裂,用尽最后气力低吼:“回去告诉陛下!陆氏满门,俯仰无愧于天地!宁死不认此污名!” 诏书刚宣读完,陆逊就一口鲜血喷出。 一代名将,东吴柱石,竟在如此屈辱中含恨而终。 陆逊的悲剧,是功高震主、刚直遭忌的古老剧本在江东大地的又一次上演。 他用生命诠释了何为“鞠躬尽瘁”,却也用死亡印证了皇权猜忌下,忠臣良将难以逃脱的宿命悲歌。 主要信源:(澎湃新闻客户端——陆逊为孙权屡建奇功,为什么最后却愤懑而死?)

0 阅读:1044

评论列表

凡夫俗子

凡夫俗子

9
2025-07-09 18:27

白衣渡江是吕蒙拜托拜托

猜你喜欢

炎左吖吖

炎左吖吖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