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棣终于打进了南京城,完成了称孤道寡的梦想。但有一个人,他现在不得不除,那就是方

锦弦弹心曲 2025-07-11 00:27:53

朱棣终于打进了南京城,完成了称孤道寡的梦想。但有一个人,他现在不得不除,那就是方孝孺。朱棣下令,诛方孝孺十族。刑场上,行刑官把837人逐个押到方孝孺面前,当着他的面一个一个地杀掉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...... 明朝初年,朱元璋以铁腕手段开创大明盛世,建都南京,定国号“明”,奠定了大一统的基础。 朱元璋本欲立嫡长子朱标为太子,然朱标早逝,于是转而将皇位传于其孙朱允炆,即明惠帝。然而,这一安排为日后的政局埋下巨大隐患。 朱允炆继位时年仅二十一岁,虽仁厚有为,然根基未稳。 为了削藩固权,他在即位之初即着手削减各地王权,尤其对实力最强、镇守北平、兵权在握的燕王朱棣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打压措施。 这引发朱棣强烈反弹。建文元年(1399年),朱棣以“清君侧”为名起兵,史称“靖难之役”。 靖难之役历时四年,朱棣屡败屡战,最终在建文四年(1402年)攻入南京,明惠帝下落不明(多认为被杀或自焚),朱棣自立为帝,即明成祖,改元“永乐”。 然而,朱棣虽得天下,心中始终存有“名不正言不顺”的忧虑。 为了巩固皇位的正当性,他开始对当初忠于建文帝、反对自己称帝的文臣旧党进行残酷清算。 众多大臣或被贬谪、或被屠戮,其中最典型、最震撼朝野的案件,便是对方孝孺的处置。 方孝孺,字希直,号逊志,浙江人,儒学大师宋濂弟子,以忠直闻名。 他在建文帝时为翰林学士、参预机务,乃建文削藩的主要谋臣之一。 靖难军攻破南京后,朱棣召方孝孺入朝,命他草拟即位诏书,以图文臣背书,恢复天命之名。 然而面对朱棣,方孝孺毫无惧色,断然拒绝起草诏文,甚至以“燕贼篡位,吾死不为其书”相抗。 他在殿中据理力争,不称朱棣为“陛下”,直呼其“燕王”。朱棣勃然大怒,冷声问道:“你莫非不怕诛你九族?” 方孝孺坦然回答:“诛我十族又何妨!” 此言一出,震动朝堂,彻底激怒朱棣。 于是,史上罕见的“诛十族”之刑随即施行,亲族、门生、故交、连坐者凡八百余人尽数被杀,方氏一门几被夷尽。 据说,行刑那天,行刑官将人一一带至方孝孺面前,再一一斩杀。 第一人倒下,血溅白布;第二人跪地,沉默无言;第三人起身,眼中竟无泪光。 四下围观之人、值守兵士,皆默然无声。 然而,这场人间炼狱,却出现了令所有人都未曾预料的景象。 杀到第二百人,第三百人,第五百人……仍旧没有一个人求方孝孺开口,没有一个人哭喊求生,没有一个人埋怨他。 他们只是跪着,沉默,等死。 他们眼神中或有哀伤、或有绝望,但都没有背叛。他们用死,回应方孝孺的坚持;他们用沉默,为他作最后的注脚。

0 阅读:29

猜你喜欢

锦弦弹心曲

锦弦弹心曲

锦弦弹心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