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克兰这波操作,说实话,有点不讲究。 他们国家安全局说,逮了两个中国人,一个留学生,一个是他爹,理由是“偷海王星导弹的核心机密”。当时我真愣住了,咱们国家导弹那是正儿八经一代代搞上来的,真就缺你乌克兰这点“老酒瓶贴新标签”的货? “海王星”?兄弟,那是苏联冷战时候的Kh-35基础上改出来的东西,亚音速,飞300公里,用今天的话说,打得准但跑得慢,顶多是个技术时代的“活化石”。就这玩意儿,在中国早就过时了。你去问问国内搞导弹那帮工程师,有多少人拿这玩意儿当“研究对象”?别说偷了,他们可能连翻都懒得翻。咱鹰击-12是啥水平?五马赫突防,鹰击-21直接高超音速变轨冲脸,鹰击-18能从潜艇射出来一拳打穿防区。真要说偷,那也是别人眼红我们,不是我们眼红你。 可偏偏乌克兰就是拿这事说事。你说是偶然?别开玩笑。前几天王毅外长刚在欧洲表态,说我们不接受“逼俄失败”的结果,只支持劝和促谈。话说得很直白,但也很有分寸,谁都知道中国不选边站,但乌克兰那边偏要咬着“你不帮我就是帮俄”的逻辑死磕。你说你急可以理解,但别拿这种低配剧本来骗谁。 这事儿一出来,西方那边立马嗨了,路透社、CNN、华盛顿邮报一顿猛转发。可你细看,那些“证据”就跟拍个毕业设计似的,几部手机、一堆模糊文档,还有那张所谓的“嫌疑人照片”,拍得跟高考志愿照一样,真是既不专业,也不严肃。要不是我们早见多识广,差点真让他们唬住。 说到底,这种“间谍戏码”中国人看太多了。加拿大的华裔教授、美国的留学生、澳大利亚的技术人员,前前后后多少案子,刚开始闹得大,最后全都悄悄撤诉、不了了之。为什么?没证据,编不下去,靠想象力维持的国家安全剧,观众不爱看,连演员都觉得尴尬。 可这次乌克兰这么干,动机真不复杂——甩锅、试探、敲打。你不支持我,那我就搞点你不爱听的;你不给我军援,那我就在你这儿搞点动静。拿两个可怜巴巴的中国人当信号弹,既能讨好西方,又能“提个醒”给北京,完了还能上个国际热搜。 但真得说一句,你以为这是打牌,其实这是自曝底牌。你说你国家技术强大,结果你守着的“机密”竟然是海王星;你说你政局稳定,结果还靠这种编故事的方式转移注意力。这种局势下,还在玩“冷战剧本”,那不是拉中国进场,那是把自己做小了。 中国不是什么软柿子,你搞点小动作不会换来我们大动作,但咱们也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。外交该回应就回应,法律该援助就援助,民意该记账就记账。你今天怎么对我们的公民,明天大家都会看清楚。中国人不是没有记性,更不是没有脾气。 乌克兰啊,咱说句良心话,你要真是把和平当目标,把国家当回事,就别玩这些没技术含量的把戏。你如果连“真朋友”和“舆论道具”都分不清,那迟早有一天,你会发现身边全是鼓掌的人,却没人愿意真帮你。 我们不稀罕你的导弹,也不稀罕你这出戏。你真想让人尊重,那就别老拿中国说事。别给自己加戏,中国这观众,不好骗了。
回旋镖来了,7月9号,乌克兰国安局宣称抓了两名试图窃取“海王星”导弹机密技术的中
【657评论】【482点赞】
无锡阿敏
谁让你去乌克兰留学的?不就是活该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