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商人踢到铁板的“聪明”[允悲][允悲]
老周在义乌做了十年五金批发生意,见过的客户能从市场这头排到那头,但说起阿肖克,他总会啐一口:“那小子,算是栽在自己的‘聪明’上了。”
阿肖克是个印度商人,第一次来老周店里时,指着一整柜的精密轴承眼睛放光,说要发往新德里的工厂,量极大,但有个条件:“30%预付款,尾款见提单后60天结,我们合作久了,你就知道我的信誉。”
老周本不想接——这种账期风险太高,但架不住阿肖克拍着胸脯保证,还拿出所谓的“工厂资质”,说后续还有大订单。想着打开印度市场,老周咬咬牙签了合同,第一批5000套轴承很快发了货。
预付款到账顺利,可等轴承到了孟买港,阿肖克的电话就开始“失灵”。今天说财务生病,明天说海关卡关,后天干脆玩起了消失。老周派人去查,才发现货早被他提走了,所谓的“工厂”压根就是个空壳。
“想赖账?没门。”老周没急着骂人,他早留了一手——这批轴承的核心部件,需要专用工具才能拆卸,而那套工具的专利,在他自己手里。更关键的是,轴承内部刻着微型防伪码,全球只有老周的系统能识别。
阿肖克把轴承低价卖给当地小厂,没几天就被退了回来——没有专用工具,轴承根本装不到机器上,强行拆解只会损坏部件。他这才慌了神,打越洋电话给老周,语气从嚣张变成哀求:“周老板,是我不对,尾款我马上付,您把工具寄过来吧!”
老周冷笑:“尾款加倍,再加20%的违约金,不然别说工具,连防伪码的识别权限都别想拿到。”
阿肖克气得在电话里骂娘,可他手里的5000套轴承就是堆废铁,找遍印度也没人能破解防伪码和专用工具。拖了半个月,眼看这批货要砸在手里,他只能捏着鼻子认了,乖乖把翻倍的款项打了过来。
收到钱那天,老周让员工把专用工具寄了过去,附了张纸条:“生意场上,耍小聪明不如守规矩。下次再想赖账,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啃下铁的牙。”
后来听说,阿肖克在德里的圈子里成了笑柄——想占便宜反被狠狠宰了一刀,还得乖乖给人送钱。而老周的店里,从此多了条规矩:跟印度商人合作,要么全款,要么押核心技术,概不例外。
有些钉子,不是用来碰的,是用来让那些不守规矩的人知道:这世上,总有人比你更懂怎么守住底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