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隆打仗有个特点,特别重视后勤。像西征准噶尔时,他自己就设计了六条补给线,分设粮

史海奇报屋 2025-07-10 21:27:16

乾隆打仗有个特点,特别重视后勤。像西征准噶尔时,他自己就设计了六条补给线,分设粮站,准噶尔打了几年,前线就没有出现过因补给而贻误战事的情况,为前线将士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。他也特别重视后勤做得好的大臣,对他们不吝封赏,破格提拔。像黄廷桂在西征准噶尔时他没上过战场,就因为后勤做得好,论功行赏时排名甚至排在很多前线将士前面。 这事儿乾隆确实办得明白!打仗不是光喊冲杀就完事儿了,千军万马没饭吃没装备都是白搭。他搞那六条补给线跟开连锁快递似的,粮站分分钟送到前线,当兵的不用饿着肚子拼命,确实显出他脑子清醒。提拔黄廷桂这种后勤专家也够意思,人家不靠砍人挣军功,踏踏实实搞粮草运输,论功劳就该和前线拼命的一个样儿——这个思路搁今天看都很先进,说明乾隆知道,真正的战争赢在看不见的地方。 不过咱也别光鼓掌,这事儿里头的猫腻也得说道说道。黄廷桂能冲到功劳榜前头,是乾隆亲自抬轿子,皇帝一句话顶万条枪杆子。问题是,普通后勤小吏有这好命吗?底下人跑断腿运粮草,到头来功劳簿上还不定能记一笔!再说那后勤系统看着完美,指不定多少人为了赶工累死饿死在半道,史书上可不会写这些"耗材"。乾隆这么玩表面公平,实际还是围着皇权打转,谁得宠谁上位。

0 阅读:84

猜你喜欢

史海奇报屋

史海奇报屋

屋内奇报,历史别样精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