试想一下,2019年那年,如果担任乌克兰总统的是季莫申科,不是泽连斯基的话,俄乌冲突还会发生吗?我的答案是不会。 季莫申科和泽连斯基,这俩人从根儿上就不一样,季莫申科在乌克兰政坛摸爬滚打多少年了,当过总理,经历过国际谈判的大场面,更明白乌克兰夹在东西方之间的处境是咋回事。 季莫申科在乌克兰政坛摸爬滚打30年,两次担任总理,经历过2004年橙色革命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、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等重大事件,这种“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”的政治履历,让她对乌克兰的脆弱性有刻骨铭心的认识,她明白乌克兰既不能完全倒向西方,也不能被俄罗斯彻底控制,必须在夹缝中求生存。 2009年担任总理期间,她顶住国内民族主义压力,与俄罗斯签署天然气协议,避免了因能源断供导致的国家瘫痪,虽然该协议后来被亲俄政府指控为“卖国”,但客观上为乌克兰争取了喘息空间。 相比之下,泽连斯基作为政治素人,缺乏对俄罗斯的基本认知,上任后一味倒向西方,甚至公开宣称“乌克兰加入北约是必然选择”,这直接触怒了俄罗斯的核心安全关切。 季莫申科的务实还体现在对克里米亚问题的处理上,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时,她虽公开谴责,但并未像泽连斯基那样喊出“武力收复”的口号,她清楚乌克兰的军事实力根本无法与俄罗斯抗衡,因此主张通过国际制裁和外交谈判施压,同时加强与欧盟的经济合作,逐步提升乌克兰的国际地位,这种“以柔克刚”的策略虽然短期内无法收复失地,但能避免与俄罗斯直接冲突。 况且季莫申科是乌克兰少有的“国际玩家”,她曾与普京多次面对面谈判,深谙俄罗斯的外交套路;同时与欧盟、美国保持密切联系,能准确把握西方的底线,这种“东西方通吃”的能力,让她在处理国际事务时能做到游刃有余。 以2008年北约东扩问题为例,当时乌克兰国内亲西方势力强烈要求加入北约,但季莫申科顶住压力,在与普京的会晤中明确表示“乌克兰是否加入北约需全民公决”,这种表态既安抚了国内民族主义情绪,又避免了刺激俄罗斯。 相比之下,泽连斯基在2021年与拜登会晤时,公开要求美国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,导致俄罗斯立即在俄乌边境陈兵10万,直接为冲突埋下伏笔。 季莫申科的外交智慧还体现在对能源问题的处理上,她担任总理期间,推动乌克兰与俄罗斯、欧盟建立三方能源监管机制,确保天然气过境稳定,这种“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”的策略,让乌克兰在能源安全上不再完全受制于俄罗斯。 而泽连斯基上台后,盲目听从美国建议,终止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,导致乌克兰在2022年冲突爆发前陷入能源危机,间接削弱了抵抗能力。 更重要的是,季莫申科懂得如何凝聚国内共识,2014年出狱后,她虽与波罗申科竞争总统,但始终强调“国家利益高于党派利益”,2019年竞选期间,她提出“新宪法全民公决”计划,试图将乌克兰从总统制改为议会制,以减少权力集中带来的腐败问题,这种改革虽然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,但能有效缓解国内政治分裂。 相比之下,泽连斯基的执政能力则显得捉襟见肘,他上台后承诺打击腐败,但亲信卷入军火采购丑闻;他推动加入北约,但未能争取到实质性的安全保障,这种“雷声大、雨点小”的执政风格,导致乌克兰国内亲俄势力与亲西方势力矛盾激化,为俄罗斯介入提供了可乘之机。 必须承认,俄乌冲突的根源是北约东扩与俄罗斯安全诉求的根本性矛盾,这种矛盾不会因领导人更迭而消失。 即使季莫申科执政,只要乌克兰继续推进西化,俄罗斯必然会采取反制措施,但季莫申科的存在,会让冲突以更隐蔽、更可控的方式爆发。 季莫申科可能会采取“渐进式西化”策略:一方面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,另一方面与俄罗斯保持能源合作;在顿巴斯问题上,她可能会重启明斯克协议,通过政治妥协换取停火,这种策略虽无法彻底解决矛盾,但能将冲突控制在“冷对抗”层面,避免全面战争。 此外,季莫申科的国际影响力也能为乌克兰争取更多缓冲空间,她与德国总理默克尔、法国总统马克龙等欧洲领导人私交甚笃,在欧盟内部有一定话语权。 如果她执政,欧盟对乌克兰的援助会更及时、更有效,这能增强乌克兰的抗压能力,迫使俄罗斯在采取行动前三思而后行。 历史不能假设,但从季莫申科的政治履历和执政风格来看,她确实比泽连斯基更有可能避免俄乌冲突,她的务实、经验和国际视野,能让乌克兰在东西方博弈中保持平衡,不至于成为大国对抗的牺牲品。 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乌克兰能完全置身事外,但至少能将冲突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,这或许就是“政治老手”与“政治素人”的根本区别——前者懂得在钢丝上跳舞,后者却把钢丝当成了舞台。
乌克兰太可怕,乌克兰一份机密文件曝光,欧盟害怕了?土耳其媒体爆出猛料,说是拿到
【4评论】【14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