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3年在朝鲜战争接近尾声时,时任营参谋长的白玉才却因畏战叛逃美军,成为了志愿军职务最高的叛徒,然而在朝鲜战争结束后,他却回到了中国,那么他的结局是怎样的呢? 距离停战协定签署仅剩两周的时间,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7师21团1营参谋长白玉才,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了叛逃。 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他个人的命运,也成为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职务最高的叛逃案例,白玉才的履历颇为复杂。 1918年出生于河北沧州,抗战前在军阀部队服役,抗日战争期间曾加入伪军,1944年被八路军俘虏后,经过教育改造加入了革命队伍。 解放战争中他因作战表现被提拔为营级干部,1953年随部队入朝,担任1营参谋长,当时的营长正是后来的解放军总参谋长傅全有。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7月初,21团接到命令要攻打西景山的美军阵地,为了制定作战方案,傅全有带着白玉才前往198.6高地观摩邻近20团的战斗。 虽然20团最终获胜,但战场的惨烈景象让白玉才内心产生了动摇,当时只以为他是初次上战场紧张,没想到已经萌生了叛逃的念头。 7月15日白玉才以“检查部队战况”为由,带着警卫员冯作廷离开了驻地,走到半路时他突然要求单独行动。等冯作廷反应过来时,白玉才已经举起白毛巾向美军阵地走去,冯作廷立即返回报告,部队随即调整了作战计划。 这次叛逃直接影响了前线的作战部署,原定7月16日的进攻被迫推迟,直到7月22日才重新组织, 教导员梁尚万接替了白玉才的职务,担任突击队长,经过24小时的潜伏,部队发起突袭,仅用47分钟就攻占了美军阵地。 这场战斗结束仅5天后,7月27日《朝鲜停战协定》就正式签署了,西景山战斗成为朝鲜战争最后几场重要战役之一。 1954年经中美双方谈判,部分战俘被遣返,白玉才也在其中,从白玉才的经历可以看出,一个人的选择往往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价值观,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,个人的恐惧和私心暴露无遗。 历史不会忘记英雄,同样也不会宽恕叛徒,白玉才的故事提醒我们在民族大义面前,任何个人的懦弱都将被永远记录在历史的耻辱柱上。 信源: 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》军事科学出版社 《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研究》国防大学出版社 《从战士到将军》解放军出版社 《解放军报》
1953年在朝鲜战争接近尾声时,时任营参谋长的白玉才却因畏战叛逃美军,成为了志愿
大气磅礴展豪情
2025-07-10 16:44:11
0
阅读:2661
喵喵呜哒
小便你的结局呢?
王老武
营有参谋长么?团才有吧!营里的是教导员
ajtd226 回复 07-11 06:50
当时志愿军的编制中就有营参谋长一职,回国以后就取消了,只有团职才有。
用户11xxx44 回复 07-11 07:13
以前还有副排长
用户10xxx17
你到是说啊!最后的结局是什么?钉在柱子上?
一笑对云深 回复 07-11 08:04
肯定毙了
用户10xxx90
军队军衔都不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