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的最大贡献,就是成功压制了日本,让这个国家没能成为超级大国的霸主。从1968

探修説 2025-07-10 16:24:03

美国的最大贡献,就是成功压制了日本,让这个国家没能成为超级大国的霸主。从1968年开始,日本人口过亿,智囊团的计划是在2030年之前人口翻倍,变成超级大国,仅次于美国自己。可谁料美国从1979年便开始筹划打击日本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日本确实像开了挂一样猛冲。1968 年 GDP 超过西德,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汽车、家电、半导体满世界卖,连美国市场都被日本货挤得满满当当。那时候日本心气儿多高啊,甚至有人喊出 “日本第一” 的口号,感觉超级大国的位子唾手可得。可为啥最后没成呢?说美国 “压制” 是一方面,但里头的弯弯绕绕远比表面看到的复杂。 先说美国的手段。1985 年的《广场协议》是个转折点。当时美国联合英法德逼着日本签协议,让日元大幅升值。本来 1 美元能换 235 日元,到 1995 年直接跌到 79 日元。这对日本出口打击太大了,丰田、索尼这些企业利润哗哗往下掉。为了救市,日本央行拼命印钱,利率降到 2.5% 的历史低点,结果钱全涌进股市和楼市,吹出个超级大泡沫。1985 到 1989 年,日经指数涨了两倍,东京地价翻了三倍多。但泡沫早晚得破,1990 年日本央行突然加息,股市崩盘,房价腰斩,经济一下掉进冰窟窿,这就是 “失去的二十年” 的开端。 除了汇率战,美国还在产业上狠下黑手。1980 年代,日本半导体占全球市场的 50% 以上,英特尔都差点被干趴下。美国直接出台《美日半导体协议》,强制日本开放市场,限制出口价格。更绝的是,美国联合韩国扶持三星,用政府补贴和技术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。到 1990 年代,日本半导体份额跌到 30%,三星成了新霸主。汽车业也是一样,美国逼着日本 “自愿限制出口”,还搞 301 调查,最后日本车企只能去美国建厂,利润被美国分走一大块。 但日本自己也不争气。广场协议后,日本企业没把钱投到技术升级上,反而沉迷于炒房炒股。银行拼命放贷,企业拿着钱搞金融投机,实体经济空心化越来越严重。更要命的是人口问题,1970 年代日本就进入老龄化社会,到 2010 年 65 岁以上人口占 23%,劳动力越来越少,消费市场萎缩。可日本政府一直没找到破解办法,经济陷入 “低增长、低通胀、低利率” 的死循环。 其实,日本的衰落是内外因素绞杀的结果。美国的打压确实狠,但根本问题出在日本自己身上。过度依赖出口、产业结构僵化、人口老龄化,这些问题不解决,就算没有美国,日本也成不了超级大国。反观中国,从日本教训里学到不少:坚持自主创新,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同时通过 “十四五” 规划这样的战略布局,稳扎稳打推进产业升级。现在中国在新能源、5G、量子计算这些领域的突破,就是最好的证明 —— 真正的底气,永远得攥在自己手里。

0 阅读:0
探修説

探修説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