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到现在乌克兰和北约才看透了,其实俄罗斯最后的希望是中国,而中方也用一句话说出了

菲菲谈国际 2025-07-10 15:58:24

直到现在乌克兰和北约才看透了,其实俄罗斯最后的希望是中国,而中方也用一句话说出了事实,如果中国对俄罗斯进行了军事援助,战争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僵局。   自从2022年2月俄乌开战后,俄罗斯就面临着来自西方国家的全面打压和制裁。。到了2025年,俄罗斯超3000亿美元国际储备被冻结,还被踢出SWIFT系统,金融体系陷入孤立。   这时,中国成了俄罗斯的经济“大后方”,是其最大的经济贸易伙伴。2024年,中俄的双边贸易值高达2448亿美元,较之前增长了1.9%,创了前所未有的新记录。   俄罗斯40%以上的能源都出口到中国,仅2024年就向中国供应了超8000万吨石油和超480亿立方米天然气。这不仅缓解了俄罗斯的财政压力,还为其军工产业提供了重要原材料。   在军事方面,俄罗斯虽然在战场上有优势,但长期战争让装备损耗严重,还面临技术封锁。据西方情报机构评估,2025年俄罗斯军费支出达1450亿美元,很多都用于补充弹药和维修装备。  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军事装备出口国,虽然中国官方多次强调“从未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”,但中俄在军事技术领域有合作,像联合军演、军工企业交流等,这些都间接增强了俄罗斯的作战能力,比如中国的无人机、电子战系统等技术产品通过民用贸易渠道,也对俄罗斯军事行动有一定支持。   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一直保持客观公正,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。2025年2月,王毅外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就说,中国不是冲突制造者,也不是当事方,但会积极斡旋。   中国还和巴西等国发起“和平之友”小组,想把各方拉回到谈判桌前。同年3月,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涉乌决议中投了赞成票,呼吁尽快结束冲突,强调要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。   中国的中立可不是袖手旁观,在人道主义援助上,中国给乌克兰提供了价值超5亿元人民币的物资,还通过联合国向受影响地区提供紧急救助。同时,中国也在努力推动国际社会减少对单边制裁的依赖,呼吁大家通过对话解决分歧,别让冲突影响全球经济。   随着冲突持续,北约国家慢慢意识到,只靠军事援助解决不了乌克兰危机。2025年6月,英国说要给乌克兰增加10万架无人机援助,还投入3.5亿英镑专项资金,这虽然短期内让乌军防御能力变强了,但也加重了欧洲的经济负担。   北约内部对于长期军援的分歧越来越大,西班牙、斯洛伐克等国说达不到2035年军费占GDP5%的目标,比利时等国也想在军费投入上更灵活些。   乌克兰这边,虽然有西方援助,但军事上的被动局面没怎么改变。到2025年7月,俄军已经控制了乌东四州80%的领土,还在顿涅茨克方向集结了11万重兵。   泽连斯基政府在战场上总失利,谈判桌上的筹码就越来越少。他虽然多次说想和普京直接对话,但坚持“恢复1991年边界”,这和俄罗斯“承认新领土现实”的要求差得太远了。   更糟糕的是,美国在2025年7月暂停了部分对乌军援,好像想从冲突中抽身,这让乌克兰的战略主动权更弱了。   在这种情况下,乌克兰开始找中国帮忙调停。2025年5月,泽连斯基和王毅外长通话时,首次表示欢迎中国在停火谈判中发挥更大作用。   不过,乌克兰还是没放弃加入北约的想法,这和俄罗斯“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”的谈判前提矛盾很大,给中国的调停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。   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可不只是调解者,它已经成为影响国际秩序重构的重要力量。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就曾说,“只有中国才可以调停俄乌冲突”,这说明国际社会认可中国的中立性和影响力。   2025年5月,中俄签署的联合声明提到“构建均衡、有效、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”,这更显示出中国在重塑欧洲安全秩序上有话语权。   从经济方面看,中俄合作正在改变全球能源和贸易格局。2024年,中俄跨境人民币结算占比达到48%,双方在油气、核能等领域的合作项目投资额预计达18万亿卢布。   这样的深度合作,让俄罗斯经济更有韧性,也给中国提供了稳定能源,还削弱了美元在国际结算中的主导地位。   不过,中国的中立立场也面临西方压力。2025年4月,泽连斯基无端指责“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”,中方马上回应说“从未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,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项”。但美国还是想把中国拖进冲突,在2025年北约峰会上多次说“中国对俄支持”,还让盟友对中国实施次级制裁。   现在,俄乌冲突进入了“以打促谈”的阶段。俄罗斯通过空袭和地面进攻给乌克兰施压,乌克兰则想袭击俄本土来打乱其后方。在这种胶着状态下,中国的选择很关键。   对于北约和乌克兰来说,认识到中国的关键作用,调整对华政策很重要。北约应该摒弃冷战思维,和中国在安全领域对话;乌克兰也该在领土问题上更灵活,这样才能得到中国的支持。

0 阅读:0
菲菲谈国际

菲菲谈国际

欢迎大家点赞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