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0年,中央决定把广西省会设在南宁,省委书记张云逸却抱怨:“去北京开会,得绕道柳州,很不方便,不如把省会搬到柳州!”
这并非张云逸一时兴起。1950年2月,广西省政府在南宁成立,面对这个决定,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表达了深深的疑虑。他熟悉广西的地形,深知南宁当时的局限。当时的南宁交通不便,没有铁路,只能依靠公路,前往北京需先到柳州转乘火车,单程就得耗费三到四天。更棘手的是,当时治安堪忧,土匪横行,出行必须有军队护送。张云逸到达广西后便开始剿匪,但人手有限,他甚至需要亲自带兵作战,桂西南地区残存的土匪势力高达十几万人,严重威胁着交通安全。
相比之下,柳州和桂林似乎更适合作为省会。柳州地处广西中部,是重要的工业中心,湘桂铁路已通车,交通便利。桂林曾是民国时期的省会,行政管理体系完善,教育文化发达,省委初到广西时也曾在此办公。而南宁,当时只是一个十几万人口的小城,工业基础薄弱,景象破败,难以胜任省会重任。
那么,为何毛主席会坚持选择南宁呢?这其中蕴含着深远的战略考量。这是民族团结的体现。1952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承认壮族为少数民族,并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。壮族是广西人口最多的民族,南宁又是壮族文化的中心,将省会设于此,象征着民族平等和团结。南宁的地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。1950年,中国正支援越南抗法,南宁距离河内仅180公里,是支援前线的理想后勤基地。
面对张云逸的担忧,毛主席展现了非凡的战略眼光,他自信地说:“火车会有的,还会有飞机,匪患也会清除,你就老实留在南宁工作吧!”这不仅是应对现状的承诺,更是对国家建设能力的坚定信念。
毛主席的预言很快实现。中央军委调兵遣将,大规模剿匪行动展开,三年后,广西的匪患基本肃清。同时,交通建设迅速推进,1951年7月,湘桂铁路全线贯通,南宁到柳州的火车旅程缩短至6小时;同年,南宁至凭祥公路建成,直达越南边境;1952年,南宁白龙机场启用,开通了至北京、广州、昆明的航线。
交通的改善促进了南宁的快速发展。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,南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。在后来的援越抗美战争中,南宁作为重要的后勤补给基地发挥了关键作用。改革开放后,南宁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,2004年,首届中国—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,这座曾经的边陲小城,成为了国际舞台上的焦点。
海纳百川
现应该把省会迁移到玉林或者贵港更好
阿广
伟大领袖
邓旺斌
南无阿弥陀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