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罗斯彻底炸疯,不投降就毁灭,这次是一点情面也不给乌克兰留了。 从黑海沿岸到喀尔巴阡山麓,俄军的“匕首”高超音速导弹和“天竺葵”无人机群正在重新绘制乌克兰的地图,那些拒绝投降的城市,正在承受着战争史上罕见的系统性摧毁。 俄罗斯国防部的通报里,目标清单写得明明白白:炼油厂、铁路枢纽、无人机工厂、燃料基地,这些地方不是被夷为平地,就是被烧得只剩钢筋骨架。 基辅那座曾经日处理量上万吨的炼油厂,在米格-31发射的“匕首”导弹命中后,整个厂区变成了沸腾的焦油湖,另一头,波尔塔瓦州的铁路调度中心被钻地弹直接掀翻,连带着旁边的燃料库燃起的黑烟,在百公里外都能看见。 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已经到了崩溃边缘,“女督军”贝祖格拉亚承认,1227天的战争消耗,让乌军的防空弹药库存见底,雷达设备超期服役,连“爱国者”导弹都成了摆设。 俄军显然嗅到了这个弱点,“天竺葵”无人机的产量翻了五倍,还配上了涡喷发动机,变成了低成本巡航导弹。 更要命的是,这些无人机用人工智能规划攻击路径,像蝗虫群一样扑向乌克兰的天空,当基辅的防空部队用最后几发炮弹击落第一波无人机时,第二波已经穿透了防线。 俄罗斯的战术升级让人不寒而栗,以前是炸电厂断电网,现在直接针对战争机器的“血管”,铁路系统,切尔卡瑟州的后勤仓库被抹平,苏梅州北部铁路挨了六轮轰炸,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军用列车像玩具一样被掀翻。 这些打击的意图再明显不过,切断北约军援的陆上通道,让乌克兰前线的士兵弹尽粮绝,当铁路动脉被掐断,那些从波兰边境运来的“豹2”坦克和“海马斯”火箭炮,只能在仓库里生锈。 国际社会的反应混杂着恐慌和无奈,德国紧急掏出250亿欧元,要采购1000辆“豹2”坦克和2500辆“拳击手”步兵战车,还扩招了7个野战旅,波兰更是大手笔,33亿美元买180辆K-2坦克,又追加60亿美元订单,目标直指一千辆。 这些看似强硬的扩军动作,背后是对俄罗斯钢铁洪流的恐惧,毕竟当俄军能把十几米长的军列炸得粉碎时,欧洲的钢铁防线也显得脆弱不堪。 乌克兰的困境还在加剧,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披露,美国已经大幅削减对乌军援,“爱国者”导弹、155毫米炮弹的输送都暂停了,泽连斯基在空袭警报声中与特朗普通电话,反复强调“爱国者”是“生命守护者”,但白宫的态度暧昧。 没有了西方的输血,乌克兰的无人机工厂被炸毁,弹药生产线瘫痪,前线士兵只能用燃烧瓶和RPG对抗俄军的T-90M。 战场上的天平正在倾斜,俄军的“柳叶刀”无人机在前线游荡,TOS-1A温压弹把乌军的战壕变成炼狱,而乌克兰的反击显得力不从心,尽管偶尔能偷袭俄罗斯境内的空军基地,炸毁几架苏-34,但这种“以眼还眼”的打法,无法扭转整体颓势。 当乌克兰的铁路系统被摧毁70%,当炼油厂产能下降90%,这个国家的战争机器正在停止运转。 俄罗斯的意图再清楚不过,通过系统性摧毁,迫使乌克兰屈服,但乌克兰人似乎铁了心不低头,在利沃夫的地下掩体里,工程师们还在抢修被炸毁的无人机生产线,在哈尔科夫的废墟中,民兵们用报废的汽车改装成装甲车。 这种顽强让俄罗斯的“毁灭战略”陷入僵局,毕竟摧毁容易,但让一个民族投降,比登天还难。 战争的阴云还在蔓延,波兰边境的北约士兵正在加固防线,罗马尼亚的军火库开始24小时运转,这场冲突已经不是俄乌之间的较量,而是两种意志的对抗。 当基辅的防空警报再次响起,当“匕首”导弹划破夜空,没有人知道这场毁灭游戏何时才能终结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在这场不投降就毁灭的战争里,乌克兰的脊梁,还没有被打断。
俄罗斯彻底炸疯,不投降就毁灭,这次是一点情面也不给乌克兰留了。 从黑海沿岸到喀尔
情感励志故事
2025-07-10 10:19:18
0
阅读: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