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乌战争,很多人认为俄罗斯打得太拉胯了,快三年还没拿下乌克兰,有这种想法的人,根本就不懂军事,不懂战争,更不懂大国的地缘政治博弈。 俄罗斯耗时三年控制乌东四州近18%的领土,然而第聂伯河防线宛如钢钉,将俄军西进的步伐死死卡住。 那么乌克兰呢?靠着西方每月35亿美元的援助,硬是把防御战打成了“消耗战”,俄军日均军费2.8亿美元,乌军战损率23%、征兵缺口39%,双方都在“烧钱”和“流血”中硬撑。 更有趣的是战术的演进:俄罗斯将巡航导弹、弹道导弹与无人机组合成“混合火力套餐”,对乌克兰防空系统实施“饱和打击”。分明是“高科技版游击战”加“低配版海湾战争”的混合体。 自1999年起,北约历经五轮东扩,将波兰、波罗的海三国乃至乌克兰纳入“准北约”之列。于俄罗斯而言,这恰似邻居把防盗门装到自家客厅门口一般。 莫斯科到乌克兰边境仅500公里,北约导弹48小时就能合围加里宁格勒飞地,普京的“红线”被踩得稀碎,不反击才怪。 乌克兰的悲剧在于,它既是俄罗斯的“生存缓冲区”,又是北约的“东扩桥头堡”,泽连斯基政府一边倒向西方,一边切断北克里米亚运河淡水供应,直接激化矛盾。 俄罗斯的逻辑很简单:要么乌克兰保持中立,要么我亲手把它变成“去军事化缓冲区”,这场战争的本质,是俄罗斯对北约“战略挤压”的绝地反击。 美国是这场战争的“最大推手”,它一边给乌克兰送武器,一边激活北约、强化跨大西洋联盟,还趁机向欧洲高价卖天然气,欧盟被迫以3倍溢价买美国LNG,工业竞争力直接掉线。 更鸡贼的是,美国把俄罗斯拖入消耗战,自己却腾出手来在亚太搞“印太战略”,试图同时遏制中俄。 欧洲则成了“冤大头”,德国新总理默茨想借机重新武装,波兰国防预算飙到GDP的4.2%,但北约内部早裂成两派:西班牙、法国想“战略自主”,波兰、波罗的海国家坚持“反俄到底”,这种分裂让欧洲既无法摆脱对美依赖,又得承受难民潮、能源危机和经济衰退的三重打击。 中国呢?表面保持中立,实则“闷声发大财”,俄罗斯被西方制裁后,80%原油出口转向中国,人民币结算比例达65%; 更为关键的是,俄罗斯于东欧对西方形成牵制,从而使中国在亚太地区获取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窗口期,此情形可谓是“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”。 说到底,俄乌战争不是俄罗斯“太拉胯”,而是大国博弈的棋盘太复杂,俄罗斯要守住战略缓冲区,美国要遏制俄罗斯复兴,欧洲想“战略自主”却被当枪使,中国则要利用窗口期实现产业升级和祖国统一。 这场战争的终局,可能不在战场,而在能源管道、金融协议和网络暗战中悄然定型。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: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,乌克兰山河破碎,俄罗斯经济受损,欧洲被割韭菜,美国虽然赚了钱,但霸权地位也在加速衰退,对中国来说,俄罗斯的胜负不是关键,守住“欧洲不能过度强大”的底线才是重点。 毕竟历史早已证明:对那些曾在近代史上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势力,永远不能低估其扩张的本能。
俄乌战争,很多人认为俄罗斯打得太拉胯了,快三年还没拿下乌克兰,有这种想法的人,根
全球资讯谈坊
2025-07-10 06:34:43
0
阅读: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