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7年,中国一架战机被日军击落,飞行员跳伞求生,谁知,竟落到了日军阵地,一群鬼子随即包围了他,可没想到,这位飞行员的举动让日军大为赞扬。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“关注”,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,感谢您的强烈支持! 1937年8月17日,淞沪会战的硝烟笼罩着上海的天空。21岁的中国空军飞行员阎海文驾驶着霍克三型战机,与战友们冲向虹口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执行轰炸任务。 他的飞机被日军高射炮击中,机尾拖着浓烟下坠。阎海文跳伞后,命运却和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,东南风将他吹向敌阵,降落伞最终飘落在日军控制的闸北天通庵路附近。 几十名日本兵像饿狼般围上来,枪口对准了这个从天而降的中国飞行员。他们叫嚷着“飞行士投降”,脸上带着轻蔑的狞笑。 阎海文迅速躲到断墙后,佯装昏迷,右手却紧握着德国左轮手枪。当敌人逼近到十米内时,他突然跃起射击,子弹精准穿透五个鬼子的胸膛。 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击打得措手不及,慌忙趴地还击。子弹打光后,阎海文高喊“中国无被俘空军”,用最后一颗子弹对准太阳穴扣动扳机。 这个东北汉子最后的呐喊,像惊雷般震碎了日军对中国军人的偏见。 那些崇尚武士道的日本兵竟集体脱帽致敬,在硝烟未散的战场为他立起简陋木碑,刻着“空军勇士之墓”。 更令人震撼的是,大阪《每日新闻》记者木村毅在报道中写道:“此少年空军勇士之亡,虽如苞蕾摧残,遗香不允……虽为敌军,亦不能不令我全军将士一掬同情之泪。” 三个月后,东京新宿区甚至公开展览阎海文的飞行服和手枪,参观的日本市民排成长龙,有人对着遗物偷偷抹泪。 阎海文的壮烈绝非偶然,这个辽宁北镇青年15岁就目睹家乡沦陷,流亡北平时刻苦学习,在日记里写道:“东北沦亡,国将不国……非速反攻,和它一拼,是不可活下去的。” 考入杭州笕桥航校后,他总在熄灯后打着手电背飞行手册,同学们笑称他“睡梦里都在背航程表”。 淞沪会战爆发前,他给战友留下遗书:“我们的身体、飞机和炸弹,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。” 牺牲时,他帽子里还藏着一张南通姑娘刘月兰写的纸条,这段未及绽放的爱情永远凝固在21岁的夏天。 日军白川大将后来在训话时哀叹:“日俄战争时的大和魂精神,已被中国的沈崇诲、阎海文夺去了。” 历史总是充满讽刺,侵略者竟用中国英雄的事迹激励士气。但阎海文用生命诠释的民族气节,早已超越战争胜负。 他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侵略者的卑怯,当日本兵对着中国飞行员的遗体鞠躬时,他们跪拜的不仅是个人英勇,更是一个民族永不屈服的魂灵。 八十多年后的南京航空烈士公墓,阎海文的墓碑静静矗立。参观者常在他墓前放上东北的黑土和南通的银杏叶,这是对他故乡与爱情最温柔的祭奠。 当年东京展览的遗物早已回归祖国,玻璃展柜前总站着久久不愿离去的年轻人。 有个00后志愿者说:“他牺牲时比我现在还小两岁,但那种‘中国无被俘空军’的骨气,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传承。” 信息来源: 中国青年网《“空中勇士”阎海文:救国之志永存于心》 抗日战争纪念网《阎海文烈士:中国无被俘空军》
南京大屠杀时,日本人奸污妇女到什么程度?一位伙夫说出了实情,惨绝人寰……193
【16评论】【36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