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8年,大学教授何家庆来到深山调研。由于过于饥饿,于是就向村民讨吃的。不料,村民居然端来一碗准备喂猪的剩饭,没想到,何家庆不仅没生气,甚至接过那碗猪食,泪流满面的吃了起来。 这是何家庆教授在做扶贫调研时,发生的事情,为了帮助农民脱贫,二十多年里他踏遍8个省市传播魔芋栽培技术,把自己绑死在扶贫这条道上。 何家庆原本是一名植物学家,1972年安徽大学毕业后,他留校任教,却不满足于讲台上的知识传授。 1984年,35岁的何家庆自费考察大别山,225天里步行12684公里,攀登35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,采集植物标本3117种近万份,成为首位全面考察大别山的学者。 在一次攀爬中他滑落悬崖,幸被一位猎人所救,猎人还赠他一枚山核桃,此后他将它揣在贴身口袋半辈子,时刻提醒自己山区人民的期待。 1990年,何家庆到安徽绩溪县担任科技副县长,骑着自行车走遍23个乡镇,被当地人称为"焦裕禄式的县长",他发现魔芋适合山区种植且经济效益可观,便自掏腰包在31个点试种,结果500亩魔芋全面丰收,收益超过400万元。 他编写的《魔芋栽培技术》一书成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魔芋的著作,乡亲们亲切地称他"魔芋大王"。 1998年2月,何家庆给妻女留下诀别信,揣着攒了16年的27720元钱,独自踏上大西南扶贫之路。 305天里他跨越8省区,途经108个县、207个乡镇、426个村寨,行程31600公里,为2万多名农民举办262次培训班。 途中他曾被毒蛇咬伤,腿肿20多天走不了路,在广西被飞鼠追咬,甚至遭遇过17次车祸,当他回到合肥时,体重从60公斤减到了40公斤。 2000年至2014年,何家庆又将研究重心转向栝楼,这种既可药用又可食用的植物。 2016年已经67岁的他走遍全国17个省区、291个乡镇,行程48000多公里,出版了《中国栝楼》,获得了6项栝楼相关发明专利,这些技术他都无偿教给了种植户。 何家庆一生极度节俭,却又极度慷慨,他穿着打满补丁的中山装,骑着破旧自行车,却将工资、稿费全部投入扶贫,2001年他将获得的1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贫困地区儿童,他还曾两次向春蕾计划捐款20万元,资助贫困女童上学。 自费7万元出版200万字的《中国外来植物》,花了十年时间拍摄3000张照片,收录1200种外来入侵植物,这本2公斤重的著作凝聚了他的科研心血。 2019年7月,何家庆在安徽潜山调研"栝楼扶贫"途中晕倒,被诊断为结肠癌晚期,病床上的他无法进食,只能用汤勺喝水,靠营养针维持生命,却仍坚持写调研报告。 10月19日,70岁的何家庆离世,遵照遗愿,他的眼角膜被捐给了两位患有圆锥角膜病的山区少年。 从1984年第一次走进大别山,到2019年倒在扶贫路上,35年间,何家庆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农村科技扶贫中,他获得了"全国劳动模范"、"全国第七届扶贫状元"等诸多荣誉,却始终保持着一名"布衣教授"的本色。
1998年,大学教授何家庆来到深山调研。由于过于饥饿,于是就向村民讨吃的。不料,
乐山悦水闲情
2025-07-09 23:03:35
0
阅读:58
创业先锋
中华脊梁